文学和艺术产品,跟商品一样,有一个市场问题。
作家和艺术家很想独立自主,依自己的理想创作,可是市场如果不配合,也就只能孤芳自赏。
拿写作来说,出版社有他的估计,他们不会出版必定卖不掉的书,因为公司要生存,人员要支薪。
作家的经济能力许可的话,可以选择自费出书,但同样面对市场问题,卖不掉的书连上架的机会也没有。堆在家里阻地方,送朋友多蚀一笔邮递费。
我认为,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要相信一点:就是作品可以叫好又叫座。每一年,舞台剧、电影、歌曲、书、画作,都有这类成功的产品,虽然少了一点。
这类作品有几个特点:它是诚意之作,肯花时间、花心力、仔细琢磨、一丝不苟。它不崖岸自高,故作高深,而是照顾大众的欣赏力,在普及的基础上兼具高尚的品味。它不脱离现实,即使不是社会写实,它所表现的也是大众心灵渴望之所向。
这样的作品,从古至今都不缺乏,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最佳典范。香港近期的几部电影也值得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