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快乐不是被动的,它是面对情绪时所展现的能力,而这个情绪能力有三个面向,除了是讯息的传递者、行动的动力,更是资源的建构者。研究发现,一个人累积的正向情绪越多,其心理韧性越强,身体越健康,面对困难时也越能恢复原状。但,负向情绪同样有其作用,它们能让人把注意力聚焦在最重要的问题,使我们少受干扰地想出更精准的对策。
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情绪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扩散开来。愤怒会引发他人的愤怒,喜悦能感染彼此的喜悦,而一个人真诚的冷静,也能安抚一个混乱的环境。情绪就像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力量,越是懂得运用,它越是回馈给我们生活的丰盛。
从这些角度来看,快乐从来不是逃离负面、压抑痛苦、只挑选好情绪来感受。真正的快乐在于,人能够让情绪成为资源,而不是敌人,把情绪视为向导,而不是障碍。快乐不是把过山车变成平路,而是在起伏中懂得驾驭方向。当然,训练这种能力并不容易。毕竟我们被文化教育得太久,以为快乐是一种不带重量、不含杂质、乾干净淨的情绪状态。然而,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往往不是在轻松的时候发生。人在痛苦时更深刻,在矛盾时更清醒,在混乱时更容易看见自己真正重视什么。
当我们在悲伤中愿意伸手寻求支持,这是一种能力。在焦虑里仍试着前进一步,这是一种能力。在羞愧中愿意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能力。在愤怒里仍保持善良,更是一种能力。当然,我们在喜悦中仍然心怀谦卑、在顺境中仍然懂得感恩,那也是能力。情绪,就是如此这般的能力。
如果快乐是能力,那么它是可以练习、可以加强的。而最开始的练习,或许很简单:不是问自己“我应该快乐吗?”而是问“我能否让当下的情绪,在某个方向上帮助我?”
当我们反复练习这个问题,便不再害怕情绪的波动,不再以为人生的高低是命运的游戏,而是明白:我有足够的力量,让每一种情绪都成为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