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治愈系科幻/机器人叙事下的《克拉拉与太阳》\胡一峰

2021-04-26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

  当人工智能迅猛袭来,人机共处的社会必成事实,我们该如何生存?这应属当代科技人文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石黑一雄在其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回答是:“每个人都得找到新的方式来继续自己的生活。”《克拉拉与太阳》是一本极为治愈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机相处的童话,塑造了一个具有极高观察、推理和共情能力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也就是书中的机器人克拉拉。

  小说在形式上最大的特色是採取了克拉拉的视角,或者说,机器人叙事。它讲的故事并不複杂,这个名为克拉拉的AF被小女孩乔西买走。而乔西身患疾病,可能无法长大成人。克拉拉在履行陪伴之职的同时,想尽办法挽留乔西的生命,还努力促成她和里克的爱情,甚至答应乔西的妈妈如果乔西真的离开了,它愿意成为其替身。

  机器人视角的新尝试

  克拉拉具有无私的品质,它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主人”考虑,这让它有些像殉道者。特别是当小说的结尾,我们发现所有的故事都是克拉拉坐在“堆场”(应该就是废品处理站)冷硬的地上的回忆时,悲剧意味达到了极点。原来,乔西离家上大学之后,克拉拉被安置,或更直露地说丢弃在了“堆场”上,就像一切我们儿时的玩具一样。这种近似於残酷的现实,明白地告诉我们:克拉拉是机器、工具,虽然它会说会走,甚至担当起了拯救主人的重任,但在本质上,与幼儿床、学步车、抱抱熊没有区别。

  或许,“机器人”的名字本身内涵了“机器”与“人”的衝突。这种衝突在小说中到处可见。一方面,作者毫不吝惜地描写克拉拉的无私与奉献,使其始终散发着类似於圣徒的光环;另一方面,他多次写到克拉拉眼中的世界是被劃成若干方格的。比如,当它帮乔西到里克家送画时,看到“田野的这一块区域被劃分成了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方格,因此当我从一格进入下一格时,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余的方格在我的前方一字排开”;当它赶往麦克贝恩的穀仓向太阳祈求乔西的健康时,看到的也是“田野开始被分割成一个个方格,一些大,一些小”;看到乔西的母亲时,“她的脸庞佔满了八格空间”,看到剧院裏的人群时,他们“好像是用光滑的纸板做成的锥体和柱体搭建出来的一样”。这些特殊“视觉”反覆出现,时刻提醒我们克拉拉是一台机器,它眼中的世界与我们很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顺着作家的笔,在克拉拉的视角中逐渐代入又被反覆拉出时,“机器”与“人”衝突带来的强大张力,使心绪久久不能平息。

  文学母题的再开拓

  《克拉拉与太阳》包含了不少具有母题意义的内容,又因为小说设定在人工智能框架之下,使古老母题也有了新意。比如,经历了人间悲欢的克拉拉发现:无论自己多麼努力地模仿乔西,有一样东西是无法触及的,这就是乔西的亲人内心对乔西的感情。原来,真正无法延续或複製的东西,并不在本人心中,而在那些爱他的人心裏。在这裏,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思考“爱与人性”的永恒母题。

  而重要的还不仅於此。在人工智能融入生活的当下,人和机器的关係,事实上已是文学新的母题。在不少小说中,机器人与人的对立是主线。说来奇怪,我们製造或创造机器人,总希望“它们”和“我们”相似。而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像真人,是文艺作品乐於描述的,也是科技发展的实情。但我们又很怕“它们”真的成为“我们”。不论是出於对人性“幽暗”的深刻体察,还是叙事套路或类型化挪用,这种忧虑在创作中四处瀰漫,几乎成为这一题材的标配。

  因而,机器人常被刻画为有意或无意的“恶人”,哪怕这种“恶”不过是人性之恶的镜像。《克拉拉与太阳》的表现却与众不同,别开蹊径。作者力图弥合“它们”与“我们”的裂痕。如前所述,克拉拉是个利他主义者,拥有无数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德。而且,作为机器人,它是理性的产物,它的一切“美德”建立在观察、思考的理性轨道之上。这是一种以理性和逻辑为基础的善良。还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吗?

  期许和谐人机关係

  克拉拉与包括乔西在内的人建立起和谐的关係,当然与它的“出厂设置”有关,比如,克拉拉叙述中不少特定人、物、地点均以大写字母开头,暗示在它脑中的独一无二性,换言之,克拉拉的世界被人创造的;但是,和谐关係更重要的建立方式在於互相驯化。小说的开头,当克拉拉对乔西“心有所许”后,见到其他对它感兴趣的孩子时,故意不好好表现,一直等着乔西来把它买走。而当乔西再次来到店裏,发现克拉拉还在时高兴地说:“噢,天啊!我以为你已经走了!”克拉拉平静地回答:“我们约好了的。”读到这裏,我想起童话《小王子》裏说的,没有互相驯化之前,我们只是千万个中无差别的“一个”,而一旦“约定”,就成了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下,如此描述机器和人的关係,显然是一种新的开拓。在这裏,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太阳”,它在小说中地位显赫,是太阳能机器人克拉拉的生命之源,又赋予乔西力量、延续其生命。当小说写到乔西在阳光的照耀下醒来,彷彿在描写一桩神迹。而促成这一切的却是一个机器人。这可能是在警讽人类与自然渐行渐远,又或许提醒我们机器人与人分享着同一片阳光。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是否也会成为某种预言?我不得而知。不过,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真实。文学是世界可能性的探测仪。优秀的作品尤能灵敏地捕捉到尚未成真但大概率会实现的现实。因此,我们也不妨把这个美好的童话当作一种未来的期许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