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金甲战袍/展阅中国铠甲历史画卷\胡一峰

2021-05-24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除了《黄沙百战穿金甲:古代军戎服饰》(左),黄强还出版了讲述古代服饰与时尚、六朝人服饰的著作。

  本书虽是讲述“武事”,却洋溢着“文气”。书名即取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书中大量引用古代文学作品。比如,《木兰辞》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铁衣”即铠甲。杜甫诗裏有“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之句,“金锁甲”也是铠甲之一种。而脍炙人口的“朱鹊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乌衣巷”原为三国时期东吴的禁卫军驻地,因为军士戎服为乌衣,故称为“乌衣营”,后改为乌衣巷。再如,古代话本小说裏常写到某某大将一枪刺中对方的“护心镜”,有的威猛的还把护心镜刺穿。书中指出,护心镜其实是在铠甲基础上,在前胸后背增加了两块铁板,强化对胸、背的保护。《说岳全传》裏常提到金兵的秘密武器“拐子马”,令读者不明觉厉。本书揭开谜底,这是重铠甲装备的骑兵。

  铠甲实效因地制宜

  书中关於铠甲材质和颜色的梳理,尤令人增长见识。比如,铠甲的材质多种多样,竟然还有“纸甲”,乍看令人费解,书中作了解答。纸甲据说是唐懿宗时期河东节度使徐商发明的,《新唐书》记载他“襞纸为铠,劲箭矢不能洞”。到宋代更为普遍,史书中多次出现“造纸甲三万”的记载。纸甲并非纸糊,而是用多层纸叠黏在一起,做成较大的甲片,拼缀而成。《湧幢小品》记载,“用无性极柔之纸,加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雨水浸湿,铳箭难透”。坚固性超出我们的想像。纸甲在分量上比青铜、铁製铠甲更轻,且可以绘製花卉,但是,毕竟是纸做的,火是其天敌。

  说到材质,铠甲既然用於防禦,铁铠甲更加坚固,比皮、纸等更优吗?答案也不一定。战争情境多变,铠甲的实用效果需因地制宜。《晋书.马隆传》记载,马隆征讨西羌时,“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山道上有磁石,身着铁铠甲的士兵行走不便,马隆的士兵因为穿着皮甲,反而行军十分迅速。

  军戎服饰的颜色也丰富多彩。魏晋时期南朝戎装以红、白为主,一般是朱衣白裤,有时为白衣白裤,冠和靴则用黑色,铠甲为金、银色。作者认为,军戎服饰明亮、鲜丽,既可以显示军威,也能激励士气。唐太宗“实录”记载,“初太宗遣使於百济,取金漆涂铁甲,色迈兼金。又以五采染玄金,製为文山甲”,足见金色铠甲之盛况。

  趣味盎然的冷知识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趣味十足的“冷知识”。比如,汉代有一种樊哙冠,是殿门司马、卫士头戴之物。此冠以汉代猛将樊哙为名,形制似平冕,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各出四寸,据说,鸿门宴上樊哙保护刘邦时,戴的就是这个冠。

  无独有偶,三国时期有所谓“诸葛亮筒袖铠”。筒袖铠本是圆筒形护身甲,用鱼鳞纹甲片或龟背纹甲片连接而成,并在肩部装有护角的筒袖。河南洛阳曾出土过一个陶俑,清晰地展示了这种铠甲的样子。据说,这种铠甲是在诸葛亮的督促下製作的。不过,考古表明,东汉时便已有筒袖铠了,西晋时有所改进并成为军队中主要的铠甲。因此,这恐怕也是“蹭”诸葛亮的热度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