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汉代札甲

2021-05-24 04:2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书中指出,军戎服饰不仅是战争中防禦的保障,更能体现军队士气,也是提高战鬥力的一个物质支持。原始的铠甲是用兽皮製作的保护服,用来抵禦石器等冷兵器的攻击。西汉时,皮製的甲退居次位。当时炼钢业发达,铁质铠甲製造技术代替了青铜技术,铁甲被大量运用於军中。西汉文献中的“玄甲”即指铁甲。1960年内蒙古曾出土了一幅汉代贴铠甲,使用甲片650多片,重约22斤,给我们提供了实物史料。

  明代铠甲

  到了唐代,甲冑门类众多,《唐六典》记载的就有十三种。铠甲的材质由铁向钢发展,质地更加坚固,防护效能也进一步增强。元帝国以铁骑横扫欧亚著称,甲冑极为精巧,材质、形态和工艺都进入到更加高超的阶段。明朝铠甲的坚固性更是到达了历史顶峰,更有意思的是还融入了“潮元素”,“在设计、製作中也注意了时尚化”,同时增强了铠甲的灵活性。2006年,在南京明代黔宁王沐英第三子沐昂墓中,出土过一套铁质盔甲的领口部分设计成V字领,护耳部分採取了镂空设计,既美观又解决了影响听力的问题。

  清代甲冑

  史书记载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凭藉祖传的十三副铠甲起家,或许因为如此,清朝帝王十分重视甲冑。铠甲的製作也日趋华美,如今故宫博物院保留着乾隆检阅时穿的铠甲,可谓富丽堂皇、精巧无比。然而,讽刺的是,清朝的铠甲变得日趋美观的同时,国力却日暮西山,终於,铠甲完全成了装饰和摆设,和这个王朝一起走向了没落。与此可以对照的,是书中重点介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作者评价道:“胡服骑射是服饰变化,兵种变化,直接的效果是战鬥力的提高,最终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改变了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力量对比。“服饰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蝴蝶效应便带来剧烈的变化,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暴。”军戎服饰看似寻常,实则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正如作者在全书结尾总结:“从铠甲的兴起壮大,到礼仪铠甲的美观威武,其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铠甲是物,而贯穿在铠甲中的必须有人的精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