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喜忧参半/反思我们的 网络社交生活\谷中风

2021-08-30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原著问世于2013年,作为对社交媒体第一个10年历史的批判性研究,书中讲到的观点,常令读者感同身受。毕竟,网络社交已成当下生活之刚需。谁手机里还没几个社交软件呢?但是,社交媒体的发达“让人欢喜让人愁”,一方面,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交流便捷,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望“免于在线”的自由,有一方宁静独处的港湾,而这一切,皆来自于本书所着力剖析的“连接”。

  视野囿于西方社交媒体

  略有遗憾的是,作为西方学者,本书作者的视野囿于英语世界里的社交媒体,未顾及中文互联网世界里的社交媒体。而这些媒体连接了庞大的地球人口。截至2021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为46.6亿,而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为42亿。而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9.31亿为社交媒体用户。显然,中国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全球社交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过,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运行规则和内在机理的同质化,因此,不论是身处何地,使用何种语言,作为地球人,读一读这本书,都能有所启发。

  比如,书中分析了Wikipedia维基百科的例子。2001年,它创办时的宗旨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免费百科全书”,但如今已变为一个专业运营、依靠志愿者支持的旨在创建在线百科全书的非营利组织,与初衷相去甚远。在维基百科纠结的20年“网生”中,我们看到了价值观念与行为落地时尴尬甚至对立:专家还是业余?访问者还是编辑者?内容应由少数人创造还是多数人创造?撰写者应是“专家”还是“通才”?如果编撰一本传统的百科全书出版物,这些问题当然也存在,但人类文明几千年发展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已经自动提供了答案。当编撰被搬到网络上之后,老答案却不管用了,于是,这些问题又重新浮现出来,成为制约在线百科全书面貌的决定因素。

  书中介绍,美国有位脱口秀主持人创造了一个词wikiality(WIKIpedia reALITY),暗示维基百科创造的逻辑怪圈:“如果你声称某事是真实的,而且有足够多的人同意你,那么它就是真的。”维基百科秉持的“观点中立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共识达成机制,曾被认为是维基百科最伟大的创新之一,但也被批评为压制了讨论和意见多样性的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互联网的各种“百科”平台上,这些问题同样拷问着运营者和用户。

  在线百科反映的只是社交媒体世界的一个侧面。《连接》更有价值之处,是促使我们调动自己的社交媒体经验,在这个新世界中,重新思考“隐私”“自由”“公共利益”“美德”等深植于人类文明之中的东西。如作者所言,“连接媒体的生态系统需要谨慎的管理员和各类园丁才能维持下去。对历史的批判性研究只是迈向可持续未来的第一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