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祝勇:倾十年心血 筑纸上故宫

2021-10-18 04:26: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故宫的书法风流》里,祝勇选取故宫收藏的书法名作,讲述其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编者按: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真可以如此之深。

  他每天都要走进紫禁城的身体,紫禁城也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他就是著名作家、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

  今年八月,祝勇的“故宫系列”第十本《故宫的书法风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透过李斯、王羲之、李白、颜真卿,以及“苏黄米蔡”等十馀位名家的“书法故事”,铺陈出一段段笔墨历史。

  近日,大公报在北京对祝勇进行了独家专访。他表示,虽然紫禁城的历史是六百年,但它身体里保藏的文物历史却有七千年之久。

接下来,他会继续写故宫,“故宫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我想透过这个窗口把中华文明的线索一条条地梳理下去。如果有幸一直写下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读者搭建起一座可以参透中华文明的‘纸上故宫’”。

  从《故宫的风花雪月》起,祝勇的写作开始与故宫建立起明确的关联。在那之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古物之美》逐年而来,仿佛有约。直至二○二○年,祝勇推出了重磅作品《故宫六百年》,一举成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今年八月,《故宫的书法风流》出版,成为祝勇“故宫系列”的第十本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十”意味着一个阶段的完满,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故宫的书法风流》注定是不同的。\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水墨蘸文明 法书自风流

  《故宫的书法风流》从秦相李斯写起,顺着时流娓娓道来,直至文天祥为止。笔越千年,书家十四。读者不禁想问: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灿若群星,为什么偏偏选中这十四位?而且其中不乏李白、陆游等并非特以书家身份名世的人物?对此,祝勇自有一番深思熟虑。

  “这次选定的主角,并不完全依据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还要看他的法书有没有一个深厚的阐释空间。”祝勇说,“这个人物的书法作品,只是第一个层面;法书背后的故事,构成了第二个层面;而能否通过前两者透视中华文化的精髓,便是我考虑的第三个层面。”在这方面,《上阳台帖》就是很好的例子。

  《上阳台帖》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帖书是一首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整幅作品苍劲雄浑而又气韵飘逸,用笔豪放又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结体参差跌宕。经启功等名家鉴定,确认为李白传世真迹,堪称故宫文物的“宝中之宝”。

  在祝勇看来,李白的诗作名扬四海,但李白仍有真迹传世却鲜为人知。常言道“纸寿千年卷八百”,纸的寿命通常以千年为极限,而这幅作品距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且在诗歌之外,今人还可以透过这唯一的法书,从另一个窗口更加直观地领略诗仙的奔放洒脱、博大明媚,这何其难得,又是多么值得书写的一件事情。

  故宫如丰碑 书写未敢歇

  自“风花雪月”开始,到“书法风流”暂为一收,十部为一套的“故宫系列”让祝勇自己都颇多感慨,但倾吐出来,作家却只用了八个字:满怀敬畏,摸索前行。“故宫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虽然紫禁城的历史是六百年,但它身体里保藏的文物历史却有七千年之久。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当代,浩如烟海,它们也构成了中华文明从未断流的一个明证。”

  “从横向上看,故宫文物的类别广泛,青铜、玉器、珐瑯、书画等二十多个大类。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描述故宫确实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祝勇说,这么多年下来,自己也仿佛在跟故宫玩一个按图索骥、抽丝剥茧的游戏,满怀敬畏,摸索前行。

  相比其他作品都是选一条线索打开宫门,《故宫六百年》则是对紫禁城的一次全景总览。内容全面,资料浩繁,运笔难度可想而知。“当时真像是面对一大盘散沙,你怎么去组织它,捏合它,重构它,真是颇费心力。”祝勇说,最终交稿时,自己真是长舒了一口气,“我当时送给自己一句话──只要完成,就是好的。这是托马斯.曼送给所有写作者的一句勉励。”

  如果说,这十本“故宫系列”称得上祝勇写作计划上的一个小目标,那么,他的终极目标注定更加雄心勃勃。“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写故宫,写第二个十本,第三个十本。”祝勇说,“故宫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我想透过这个窗口把中华文明的线索一条条地梳理下去。如果有幸一直写下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读者搭建起一座参透中华文明的‘纸上故宫’。”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