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珍视这方水土\谷中风

2021-10-25 04:26: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读《符号里的中国》的过程中,我想起数次在抖音上看到一个短视频:孙女请奶奶买一个“皮卡丘”(港译比卡超),作为给同学的生日礼物。奶奶“领命而去”,买回的却是个“貔貅”,孙女见了大哭:这么个“怪物”怎么给同学当礼物?

  “皮卡丘”和“貔貅”,在普通话里读音有些相似,奶奶或许耳背,把“皮卡丘”误听成了“貔貅”。不过,这个段子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于,在奶奶的观念世界里,或许从来没有什么“皮卡丘”,有的只是“貔貅”。皮卡丘或貔貅,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形象和蕴意都是被建构的。皮卡丘(Pikachu),是日本任天堂公司发行的掌机游戏系列《宝可梦》中的形象,原型是松树和仓鼠。貔貅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灵兽。

  根据《符号里的中国》的考证,在古人心中,貔貅本是一种猛兽,后来逐渐成为战神、军队的代名词,明代张瓒《东征纪行录》“十万貔貅入播来,秋毫无犯市门开”。不过,古人没有描写过貔貅的形象,现在名为“貔貅”的神兽的原型其实是古代另一神兽“辟邪”,它在《山海经》中最早被提及,“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侫,不直者,触而啖杀之”。渡过历史的长河,辟邪的样子也发生了多次变化。“西汉时期,多匍匐状,东汉开始变得昂首挺胸,朝天吼,两汉南北朝时期,人们往往在墓室旁塑造辟邪像,将其作为陵墓的守护神及引导人升仙的使者,也就有了羽翼。”辟邪原本的神力在于守护,当它和貔貅融为一体,貔貅也从战神成了守财之神。而在这个过程中,“龙生九子”的故事又被加入了进来:貔貅是龙的儿子之一,因为贪吃金银财宝又随地大小便而被玉皇大帝取消了排洩功能。不料,因祸得福,“只进不出”的特性加重了貔貅守财的意味。

  小小的貔貅,成长史却如此复杂,充分体现出文化作为“水土”的意义。在前面提到的短视频里,孙女喜欢“皮卡丘”而不认识“貔貅”,说到底,还是对中国文化这方水土缺乏了解。人总是生活在文化中的。文化给了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符号里的中国》中写到“蝙蝠”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境遇。在西方,蝙蝠有时被视为吸血鬼的代名词;有时被视为正义的化身,如蝙蝠侠。但在传统中国,它是“福”的象征。“蝠”与“福”同音,成为这一文化符号转义、衍义的理由。这似乎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清代孟超然在《瓜棚避暑录》里感叹:“虫之属最可厌莫若蝙蝠,而今之织绣图画皆用之,以与‘福’同音也;木之属最有利莫如桑,而今人家忌载之,以与‘丧’同音也。”

  但是,在当下中国的流行文化中,蝙蝠作为“福”的象征,似乎在式微。这叫人有一丝隐隐的担忧。《符号里的中国》专有一节《十二生肖:你的“守护神”与哪位古人一样》,对十二生肖的来历作了条分缕析的介绍,还列出了许多古人的属相。读书至此,我忽又想起,比起属相,现在的青少年更熟悉的是星座。当然,如果痴迷于命理星像之学,星座也罢、属相也好,洋迷信与土迷信自然都不值得宣扬。不过,正如《符号里的中国》提醒我们的,这些文化符号反映的是古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背后的逻辑。而所谓古人,正是我们先人,他们的逻辑,也积澱成了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兹事体大,敢不慎乎,敢不敬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