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书海漫游/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谷中风

2022-01-10 04:24: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海英著《礼仪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中国有句老话“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又说“相由心生”,结合起来看,内心对礼仪的理解和遵行,直接反映为一个人外在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遵奉礼仪为人行事,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知礼行礼,才能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新近出版的《礼仪中国》一书,对我们读懂传统礼仪以及借鉴化用于现代生活多有裨益。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关于“礼”的庞大体系,极为丰富、复杂。对“礼”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一套专门的学问。在传统的语境中,“礼”不仅具有“礼节”“礼貌”的内涵,更是一种制度性的社会建构,是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必经的轨道。历史地看,“礼仪”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构筑庙堂秩序,更在于规范民间日常生活,事关家国大体,也关乎个体的尊严和体面。

  中国礼仪的通俗百科

  《礼仪中国》这本书取材于古代典籍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分五个篇章,分别从举止仪表、向位礼仪、社交礼仪、饮食礼仪、人生礼仪等方面,通俗地介绍了古代礼仪规范。这本书最鲜明的特色是知识性和可读性。或许和本书作者长期担任礼仪培训师有关,全书语言流畅晓达,娓娓道来。虽然书中谈古论今,对古籍多有征引,却不显晦涩,在“以今释古”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比如,书中谈到古人不以为然的“箕踞”时,将其类比为一度在网络流行的“葛优躺”,令读者会心一笑,顿时明白了坐姿在礼仪中的意义。

  此外,书中还配有大量全彩插图。这些古代器物和绘画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古代典籍中礼仪内容的视觉材料,帮助“脑补”出一幅幅更加生动的画面。

  在历史变化中理解礼仪

  这些年,穿越小说流行。有的网络小说主人公从现代穿越到秦汉,凭借科学知识,大显“神威”。其实,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别说观念和语言有很大差别,日常的坐卧立行,也各有不同。对此,书中作了介绍。

  以坐姿而言,今古差别就很大。书中概要指出,“古人坐姿的变化,在时间上大概一分为二。自上古时期到隋朝,人们采取的都是跪坐方式;唐宋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席地而坐的姿态,也慢慢演变成了椅坐方式”。椅坐,就是我们今天的坐法。所谓跪坐,用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的描述是:“古之坐自膝以下向后屈,而以尻坐于足上”。

  坐姿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家居陈设。在跪坐的时代,起居必有席。席的材质、样式,也和坐姿一样,体现着礼仪的规范。今天,我们坐时不再用席了。不过,“割席断交”等依然在使用的词语保留了一些过去的残迹。同样,在席的时代建立起来的礼仪也仍有遵行借鉴的价值。比如,古人看到贵宾、尊长到来,或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回答问话时,要行“避席之礼”,即离开自己的坐席,以示恭敬。如今虽不跪坐于席了,但我们见到长辈走近或者向人请教请示时,也应当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再如,古人端拿递送时有“授首不授尾”的要求,意思是传递东西时,应把物品的头部朝向受者。本书作者就此引申提出,给他人传递文件资料时,应把有文字的一面朝向受者,以便对方阅读。

  《礼仪中国》还告诉我们,礼仪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构件,只有在社会整体结构和功能中才能正确理解。比如,古人反对“箕踞”,也就是岔开腿坐。书中指出,这和古人的衣着有关,那时上身穿衣,下身是类似于裙子的裳,因此,箕踞而坐,很容易“走光”,自然是不雅之举。读完这本书,你会对礼仪演变有概貌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这些礼仪时,也会倍觉亲切。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见面时,把惯常的握手改为了拱手。读过此书,你会知道,揖礼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了,而且种类繁多,手向上为“天揖”,平推为“时揖”,拱手向下为“土揖”,大幅度躬身向下则是“长揖”,等等。

  礼见真情最要紧

  书中谈到的有些礼仪,现在生活中常能见到,比如鞠躬礼、抱拳礼、颔首礼等。有的只在乡间社会里存留,比如,生了孩子用染红的熟鸡蛋报喜,洗三、抓周、满月的仪式等。还有一些则在影视剧里常见。看过前几年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或者最近热播的《风起洛阳》的人,可能都会对剧中“唐朝人”行礼时叉着手的样子印象深刻。书中解释:此乃叉手礼,究其起源,是一种来自西域的“洋礼”,西晋时传入,盛于唐宋。至于女子“道万福”,古装剧里就更多了,书中给出了它的大名:肃拜礼。

  总的来看,古人的生活礼仪比今人复杂。比如,“趋行”之礼,也就是小步快走,以示尊敬,是古人经常会用到的礼节。汉初叔孙通为汉高祖所制朝仪中就规定,臣子见皇帝,常礼也要用趋,否则要受到惩罚。再如,饭桌上的礼仪,古人也比较繁琐,现在生活节奏快,就简单得多了,但是“食不语”的古训,以及不能倒拿筷子、不能用筷子敲碗、忌夹菜迷筷等规范,现在还被遵奉。

  现代生活主张个性自由,但并非“不要礼”。损益古礼,以敷今用,方为上策。古代关于居室布局的礼仪,因为现代人住房格局的改变而时过境迁,但是,附着在方位上的礼仪规范还有其生命力。古人讲究“在朝序爵,在野序齿”,用今天的话来说,公务场合应该按照职务高低排座次,私下里则应以长幼为序。坐西面东、坐北面南,为尊位,也是沿用至今的。

  尤其是在职场上,掌握排座次的技巧十分重要。作者给出了开会、宴会等场合的席次规则。首席的安排被概括为七条规则,即“第一,以远为上,远离房门。第二,面门为上,最佳视野。第三,南向为上,坐北面南。第四,以左为上,沿用传统。第五,以中为上,中高两侧。第六,观景为上,利于观景。第七,靠墙为上,免受打扰”。国际惯例则概括为四条,即“第一,居中为上,两边为下。第二,主左宾右,两侧而坐。第三,越近首席,位次越高。第四,同等距离,左高右低”。

  现代社会通讯方便,尤其是网络发达之后,有事不必非得面谈了。但年末岁初,总少不了走访亲朋好友。书中专门设了篇幅介绍“为客之礼”。所谓“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意思是进门前先要打招呼,不要贸然闯入,入室之后,应当视线低垂,不要四处张望,环顾窥视。辞别则应适时、果断。对于主人的待客之道,包括迎送、奉茶、问候等,书中也逐一作了讲解。

  读完全书,我对礼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礼仪,一言以蔽之,就是多为对方着想。以此为基准,即便对于某些具体的礼仪把握不准、拿捏不好,也毋须紧张。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为对方多想一想,自然就会举止得体。这是因为,一切礼仪说到底是情感的表达。写到这里,想起最重视礼的孔老夫子早就提醒过我们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明白于此,自生由内而外的中华气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