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出版故事/希望人们看到读书的价值

2022-02-18 04:10: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黎耀强(右)、顾瑜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大公报记者李亚清摄;右图:由中华书局(香港)出版的《落叶归根│东华三院华侨原籍安葬档案选编》(两册),获第十四届香港书奖。

  早前公布的第十四届香港书奖,共有十三本书籍获奖(另有一项香港新晋作家奖);在这些著作中,有四本皆由中华书局(香港)出版。中华书局立足香港九十馀载,大公报记者日前专访中华书局(香港)副总编辑兼学术出版分社社长黎耀强、非凡出版分社社长顾瑜,听他们分享该出版社近年来的出版理念与故事。面对传统出版市场的困境,他们表示正在探索透过不同的方式来拓展影响力,“希望好书有更多人读,也有好的市场反应。”

大公报记者 李亚清

  “中华书局在香港立足至今九十五载。”黎耀强说,“我们会出版一些弘扬中华文化的书籍,同时也希望多出些关于本地原创的书籍。几年前,我们设立了‘重学术、重原创、重本土’的出版定位。很多年轻一代希望寻根,了解香港是怎样走到今天,至今,我们出版的香港专题的书籍已有几百本。”

  四本出版物获香港书奖

  第十四届香港书奖中,由中华书局(香港)出版的四本获奖书籍,分别为张炳良著《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香港地方志中心编《香港志.总述 大事记》、葛亮著《笔下──文学经典的六个专题》、东华三院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编《落叶归根──东华三院华侨原籍安葬档案选编》(两册)。

  谈起《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的缘起,黎耀强说,“香港是一个反贪较成功的城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贪污情况严重,经过这些年有明显改善,廉政公署贡献很多。廉政公署(ICAC)二○一九年是成立四十五周年,廉政公署退休人员协会联系到我们,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七十多岁了,想将当年艰辛的开拓、破案等经验传授出来,口述历史;张炳良教授曾与我们合作出书,也较为了解廉政公署运作,由他来写作,大家一拍即合。”他表示,书中所述的反贪经验,亦能为其他城市的反贪提供借鉴意义。

  《落叶归根──东华三院华侨原籍安葬档案选编》则是注重香港本地研究记录出版的一个例子。该书选编了三百封书信,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华三院协助美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全球华人原籍安葬的历史档案。“这套书,一般读者未必有兴趣买,但对一些机构来说,这是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记录。”黎耀强说。

  记录香港从古至今逾六千条大事的《香港志》首册《总述 大事记》,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香港地区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也于二○二一年底出版。

  不同定位 推行分社制

  作家葛亮此前已与中华书局(香港)有合作,今次所著的《笔下──文学经典的六个专题》,亦成为书奖获奖书籍之一。“这本书可看作是一些世界作品的欣赏教程。从中可看到,一个著名作家怎样看世界文学,从世界文学中怎么吸收养分、丰富他的文学创作,也给后辈一些可以学习的方向,颇为有趣。”

  近年,中华书局(香港)以四个品牌出版不同定位的书籍,去年起亦以此推行分社制,分别为学术出版、非凡出版、中华教育、开明分社,由不同的编辑队伍负责不同的方向。黎耀强、顾瑜表示:“将好的想法变成高质量的书,是出版社的重要价值所在。对于首次写书的年轻作者,编辑也会给予作者较多关注与支持。此外,编辑以前会把书交给市场部推广,而现在,编辑的市场意识也增强了。”

  “我们平均每年出版逾三百本新书。当中,中华教育的比重约占一半以上;谈及学术出版,当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我们都希望保留这个板块,以体现人文关怀。”黎耀强、顾瑜笑言,“希望我们出版的书籍,在每个人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适合读的书:中小学的读中华教育,二三十岁的读非凡出版,更为成熟、希望探索更多知识方向的,读学术出版和开明分社。”

  “传统出版市场艰难,我们正在探索透过不同的方式来拓展影响力,包括推出电子书、在有声App推出有声产品等。希望好书有更多人,也有好的市场反应。”他们说,“书要推展开,不然很多人会想,手机上那么多资讯,为什么要买书?而且香港寸土寸金,书摆在哪?希望人们看到读书的价值,不只看碎片化的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