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作者自序/写给香港餐厅的一组情书\徐 成(文、图)

2022-05-23 04:23: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徐成著《香港谈食录──中餐百味》,三联书店(香港)。

  八年前的某个深夜,搬来香港未久的我有感于本地餐饮之发达,决定在网络上撰写点饮食文字与人分享。这便是我饮食写作的缘起。

  文字是信使,通过网络它自会传到有缘人眼前。我只按自己的想法一篇篇写来,集腋成裘,八年来竟也写了几百篇。我将其中有关香港的篇目选摘了一些,又补入超过一半的新篇章,组成了这本《香港谈食录》。

  这是一本关于香港餐厅和美食的散文集,我无意将其写成觅食指南。这些文字是用餐体验带来的思考,也探讨了餐厅对本地文化及历史的影响,更讲述了餐厅背后的人和故事。当然每一家餐厅最先触动我的一定是食物本身,“文以载道”,美食便是主厨们表达自我的“文”。因此本书内容都从美食出发又回归到美食,脱离味觉体验的情怀抒发,在我看来是无意义的。

  写作时,回味美食时的幸福感,想起食运不佳时的遗憾感,感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展望未来的期待感,还有深夜查看食物相片时的饥饿感……五味杂陈都一一涌上心头。这些文字是在复杂心绪下写成的,它们好似一组我写给香港餐厅的情书。

  饮食上的启蒙

  可以说,对于美食的热爱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虽品尝不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我的家乡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家里的餐桌上从不缺美味佳肴。父亲负责买菜,他一向是不时不食主义者;母亲负责下厨,她善于烹製各类时令美味。当年同学好友们最爱来我家吃饭,此情此景回想起来都觉温馨愉快。

  我有个年长我一轮的家姐,她离开家乡后,假期里我常去她读书和工作的城市游玩。她不仅热爱美食佳酿,且有敏锐的味觉;青出于蓝,她的烹饪水平不在母亲之下。小学时,她就带着我去吃寿司、法餐、泰国菜和印度菜等等,这些都是我饮食上的启蒙。

  后来我去北京求学,一住就是七年。当年的北京各类餐厅云集,我在那里拓展了眼界,但觉餐饮深度较为不足。广度和深度可用来衡量一个城市的餐饮发达程度,广度指餐饮门类的齐全度;深度指每一门类高水准餐厅的比例。多数大城市由于外来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广度往往是可以的,然深度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且与该地风土人情息息相关。虽则城市发展促进餐饮业发展,但各地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审美和消费偏好,导致两者未必完全相关。

  定居香港后,从探索小店到出入精致餐厅,我很快就意识到本地饮食文化之发达程度。与城市面积及人口数量相比,香港餐饮业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惊叹。小小一座城,七百多万人口却拥有那么多高品质的餐厅。不仅精致餐饮可谓大中华区翘楚,本地小店和平民饮食中历史悠久、出品精良者亦不在少数;“美食之都”可谓名副其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很快便爱上了香港丰富多彩的餐饮图景。

  不可复制的体验

  香港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史诗。开埠之初华洋杂处,动荡中移民涌入,经济腾飞时各路冒险家纷至沓来,新时代新移民注入新鲜血液。这些不同国籍、文化背景迥异的人们来到香港,带来了各自的饮食习惯,为香港餐饮业的多元化添砖加瓦。香港的饮食文化以岭南文化为底色,苏浙文化、潮汕文化为补白,北方文化为点缀;西洋文化为装裱,印巴文化、东南亚文化、日本文化为润色,其他文化杂处其间,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融合共生的美妙画卷。

  食色,性也,对于美食的追求是一种发自本能的欲望,而从中又可升华出对美的追求。经济基础是这种昇华的必要条件,当社会实现温饱后,对于饮食的追求开始具有审美的特点。我们在品尝美食时,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乃至触觉都参与其间,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饮食是最为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也是最不可覆製的体验。

  影视作品可以反复观看,舞台艺术可以录制影像,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保护得当亦可长久观赏,建筑艺术不历天灾人祸可存千年,音乐作品灌成唱片永不走样,而饮食却是一时一地的独特体验。即便是同一间餐厅,甚或同样的菜品,我们每次的体验都会受各种物理、化学、心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美食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铭记每一次的因缘际会。

  美味食物不仅带来愉悦感,还会让人产生共情与回忆,进而发人思考。精致餐饮追求的更是完整的用餐体验,除烹饪之外,建筑、室内设计、音乐、视觉艺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间好的餐厅,可以说是人类诸多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切不可将饮食贬低为满足口腹之欲而已。

  “发乎情,止乎礼”,对于餐厅的讨论正如谈情说爱,灵感的来源往往是感性的,而探讨的过程则基于理性,在两者中寻找平衡点是我一直以来的写作追求。美国著名烹饪教师、美食作家和节目主持人Julia Child说,“爱吃的人永远是最好的”(People who love to eat are always the best people)。我想她指的是怀着赤子之心的美食爱好者,对美食的热情应该是纯粹的,而非沽名钓誉、叶公好龙般。坚持自费品尝和不写鳝稿是我的基本原则,不然写出些虚情假意的文章,“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

  赘言絮烦就此打住,希望我的文字可带给诸君美的享受,好似开启一扇门去窥见香港美食图景的一角。其他想表达的都已在文字中了。

  (文中小题为编者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