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赵元任镜头里的中国\谷中风

2022-08-08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赵元任喜欢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事。他在康奈尔大学当物理老师时,将电池的正负极放在舌头上,要亲口尝尝“电伏特”的滋味(1919年秋)。右图:赵元任自制明信片,“短语寄长思”,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文字上做游戏了(1910年)。

  ──读《好玩儿的大师》

  今天,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几乎已成神话。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的故事在坊间随处流传,叫人向往一个时代,引人追寻一种精神。四人之中,赵元任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最晚就职国学研究院的,是四人中年纪最轻的,到任时只有33岁,也是唯一一个在国外大学受过完整教育并获得博士学位的。

  赵元任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摄影,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上万张照片,记录了他充满传奇的学问人生,也定格了近代中国许多珍贵时刻。近日出版的《好玩儿的大师:赵元任影记之学术篇》,让我们得以透过大师的镜头重温百馀年来的中国。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出生于天津,少年就读于南京的江南高等学堂,1910年考取庚款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又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20年回国,旋赴清华任教。一年后,又携夫人杨步伟作环球之旅,1925年回清华任教国学研究院。可以说,清华是赵元任事业开拓之地,也是他学术之路上最重要的地标。关于赵元任与清华的故事,早已为人津津乐道。本书的问世,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品读赵元任镜头里的清华园,清华园里的赵元任也变得愈发清晰、真实。

  故事从清华园讲起

  翻动书页,我们看到赵元任居住过的清华老南院一号昔日旧貌,走进院中,赵元任在书房读书,杨步伟在家中忙碌,两个女儿在后院瓜棚下玩耍,客人来得多了,便在书房的桌子上聚餐。书中还有一张格外有趣的照片,一只花猫蹲在书桌上,双目瞪着拍照之人。原来,赵元任也是个“铲屎官”啊!作为清华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的剪影之一,赵元任还和杨步伟一起参演话剧。

  语言学可谓赵元任一生志业所繫。书中大量收录他在全国各地调查方言以及埋头书斋、实验室进行语言研究的照片。他的工作十分细致,不辞辛劳。比如,1928年12月9日至23日,他在广州调查粤语方言,共记录了梅县音、五华音、客家话、广州音、汕头音、东山的瑶民音等地方言,有时一天里用于记录的时间竟达八个多小时。调查之余,他还拍摄了不少瑶山风俗照片,如今都成了宝贵的民俗资料。

  星光辉映的朋友圈

  赵元任的个人摄影史大约始于1910年。这一年,刚上大学不久的他,用奖学金和同学合伙买了架照相机,从此一不发可收拾,直至去世前因手抖无法摄影。1920年的一次郊游中,他尝试了自拍,以后外出时便总是带着三脚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自拍控”。为此之故,赵元任不同时期的照片收入书中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妙趣横生者。比如,他在康奈尔大学当物理老师时,竟把电池的正负极放在舌头上,亲口尝尝“电伏特”的滋味。在康奈尔大学期间,赵元任还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创办了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科学社的成员合影、董事合影以及活动的留影。

  1920年,罗素应蔡元培等的邀请,来华讲学。赵元任受托担任口译之一。9月15日,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和梁思永带着父亲的亲笔信拜访赵元任,商量为罗素做翻译之事。赵元任和两位“小梁”在清华工字厅前合影留念。接着,赵元任就开始为这个任务忙碌起来。他到前门京汉路询问火车时刻和票价,为南下接罗素做各种准备;又会见蒋百里、蔡元培、丁文江、陶孟和等,商量接待事宜。10月8日,赵元任离京南下,途经武汉、九江、南京等处,抵达上海,和罗素会合。罗素在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地的演讲、参访等活动,均有赵元任陪同。我们要感谢这位“摄影迷”,不但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这桩盛事,而且把中国各地自然风光、民俗街景、文物古蹟摄入镜头。今天,我们翻看这些照片,真如穿越回一百多年前,身临其境地参与了一次现场直播。

  其中,最让我受触动的是罗素参观八里庄玲珑塔的照片。这张照片摄于1920年11月3日,视觉的中心是矗立的玲珑塔,在塔的右下方,一个背对观者的瘦削身影,两手扶腰,迈步向塔而行,他便是罗素。四周空旷,并无他人,天地全部留给了中国古塔和西方哲人独处相对。我想,这张照片应是抓拍,但将其回置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中,古今中西便仿佛汇聚到了一点,张力十足,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某种独特的象征意味。

  除了罗素,被赵元任“晒”在书中的“文化明星”还有很多,如任鸿隽、傅斯年、刘半农、孙伏园,等等。出镜率最高的大概要算胡适了。把这些照片连贯起来看,庚款留学、中国科学社、国语统一运动、平民教育促进运动、清华大学、史语所、抗日战争、西南联大……旧影如逝,弦歌不绝,不啻于一部近代中国文化图史,贯穿其中的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貌、风骨和风华。

  赵元任是重家庭和情感的人,家人是他拍摄的主要“模特儿”。从赵元任和杨步伟的甜蜜二人世界,到女儿出生后人口渐繁的全家福,书中均有留存。据杨步伟的回忆,她第一次见赵元任时,他手里就拿着一个相机,还一副舍不得离手的样子。

  从一个人读懂一群人

  如前所述,赵元任留下的照片数量庞大,本书挑选的只是一小部分。书在编排上颇用心思,以赵元任的人生轨迹为基本线索,共分为七章,每章之前均有“赵元任大事记”,简要叙述这一时期赵元任的主要活动。然后,依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下设若干条目,繫以相关照片,并略加注释。

  哲学家陈来在“序”中说,“影记对于学术史的研究意义在于,生动的图片影像是人们体察、把握历史的重要的经验条件,而影与记的结合,一方面使得影像有了‘记’的文字支持,一方面也使文字之‘记’有了‘影’的实证和呈现”,“对于研究者和阅读者而言,更使其对于历史上的学术人物及其活动增加了感性的、具体的了解。”诚哉斯言。作为读者,我们应当感谢本书的两位整理者,尤其是年逾九旬的赵新那。因为他们的努力,历史才变得鲜活生动而富有温情。我们也由此隔空结识了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望、乐观勤勉的赵元任,进而看到了他所代表的那群知识分子,以及他们所热爱和奉献的中华民族。在坎坷的近代转型之路上,赵元任们和民族同胞一道,携手同心,艰难跋涉,不捨前行。

  书的“前言”中介绍,全套的《赵元任影记》将分为四个部分,除了这本学术篇外,还有家庭篇、风物篇和伯克利岁月篇。我们期待着在全部出齐之时,更加全面深入地感悟赵元任和他的时代。

(图片摘自《好玩儿的大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