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景强口述、蔡嘉亮撰写《一个香港知识分子五十年见闻──黄景强回忆录》,商务印书馆(香港)。
何谓一个香港知识分子?这个词语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饶宗颐文化馆创办人黄景强眼中,意味着对民族和社会的勇于担当之心。日前,黄景强口述、蔡嘉亮撰写新书《一个香港知识分子五十年见闻──黄景强回忆录》,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书中详细记载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如何秉承初心、依靠毅力,开辟出一番事业。
黄景强是澳门东亚大学创办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从小醉心中华文化,热心支持香港文教事业。其人生经历,历经战后香港、内地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再到今时今日的社会蓬勃发展,“可以说,我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发展历程。”
“我在战后环境中成长,从一名不爱读书、喜爱下象棋的‘街童’,到立志向学,并取得奖学金,后又留学海外。回到香港后,又亲历国家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创业之初,养虾、做过医药制作销售、生产教育仪器等,成功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黄景强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
书中按照时间书序,由“浪迹棋坛的街童”、“立志向学”、“事业启航”、“教育报国”、“实业兴国”再讲到“推动文化 终生副业”、“以专业回馈社会”、“为香港出谋献策”、“创办鸿文馆文化工作室”,点点滴滴记录了黄景强人生的重要节点。
“我不认为这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倘若写一本传记,一定会是厚厚的一本,我觉得没这个必要,所以就觉得如今作为《回忆录》的体量正正好。”黄景强笑言。
书中记载了黄景强曾于一九七八年参加国庆观礼团,前往北京、新疆、成都、长江三峡、武汉、广州等地。“我见证过改革开放前后内地的发展情形,之所以会在书中写到这部分经历,并提到邓小平曾说的一句话:中国改革开放已来到,希望香港同胞多做贡献。是为了启发读者思考,明白改革开放是如何联系了香港与内地。”
黄景强坚持推广文化,《回忆录》中提到他创办饶宗颐文化馆之始末,如何将一个活化荔枝角医院项目改造成“文化传承”之场地,黄景强表示:“如今我们已然实现了收支平衡,未来也会进一步以此为基地,助推本地文化发展。”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黄景强亦在新书中寄语年轻人,“香港年轻人过去是被误导的,必须对这一点有清晰认知,年轻人不应固执己见,批评之前,先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自己的脚、亲身认识国家现状。” 大公报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