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南京复刻400年前《十竹斋笺谱》 复活失传“拱花”绝技

2018-11-29 17:56:23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代南京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制的《十竹斋笺谱》所运用的“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技艺,创造了世界印刷史上的里程碑。11月29日,南京市政府与国家图书馆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南京已动工复刻400年前《十竹斋笺谱》,将于2019年6月完成印制100套。 

 南京市政府与国家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复刻明代《十竹斋笺谱》。图为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在致辞 记者陈旻摄影 

以国家图书馆藏明版《十竹斋笺谱》为底本 

此次发布会主题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再现历史艺术经典”。胡正言在天启七年(1627年)用了26年时间完成《十竹斋笺谱》。四卷283幅笺画,题材包括成语故事、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以艺术的形式提炼浓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故事并分33类类。每一页笺纸都蕴含着意蕴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图为领衔复刻的江苏雕版工艺大师刘坤现场展示雕版技艺 记者陈旻摄影 

史料记载当时笺谱面世后“盛行海内”,人们“不计工价”,,“销于大江南北,时人争购”,竟使包揽销售的经手人刻工汪楷“以致巨富矣”。《十竹斋笺谱》曾两次被重刻,一次是1934年,根据王孝慈先生明代藏本复制;另一次是1952年,对照郑振铎先生明代藏本复制。 

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十竹斋笺谱》“饾版”套色技艺 记者陈旻摄影 

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介绍道,数百年来,《十竹斋笺谱》流入并收藏于日本、欧洲,享誉海内外,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明末清初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 

目前内地存世的明版《十竹斋笺谱》除国家图书馆馆藏郑振铎捐赠本外几乎绝迹,鲁迅、郑振铎复刻版也非常稀少。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表示,此次南京复刻的《十竹斋笺谱》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郑振铎捐赠1644年明版初印版为底本,“完全用明代的工艺、明式的工具、天然的矿石颜料”,“让十竹斋笺谱的复刻能够溯源正本,重回当年的艺术庙堂。” 

《十竹斋笺谱》入林 受访者供图 

复活失传的拱花水印木刻绝技 

据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介绍,1965年,十竹斋复业,与南京文物公司合二为一。2014年,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主导成立十竹斋画院,挖掘并活化传承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绝技,特别设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传习所”。 

 

《十竹斋笺谱》敏学 受访者供图 

自2016年起,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聘请境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启动《十竹斋笺谱》复刻工程,计划以4年时间复刻重现《十竹斋笺谱》。领衔复刻工程的江苏雕版工艺大师刘坤表示,水印木刻要得到完美,其基本程序为绘、刻、印,三者都必须精巧熟练。明代十竹斋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术出神入化。 

“拱花”,是在经过“饾版”套色后,在平面印刷基础上,在柔软的宣纸表面压印出凸起的暗纹,让画面产生浅立体浮雕效果,大大提高了雕版印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由于“拱花”技艺早已失传。刘坤说,古人的工艺恢复起来很难。今年57岁的刘坤从事雕版印刷已经38年,他反复琢磨、实验,花费两年多时间成功复活了“拱花”绝技。 

刘坤表示,此次全手工复刻《十竹斋笺谱》,团队中有4名刻工、9位印刷工人,4年时间只能做100套,因为每一道工序完全要靠手上功夫,“一块拱花版片,雕刻时间数倍于普通版片”,“实在太繁琐了”。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