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名家风采:当代画家李自强绘画艺术

2020-05-16 12:35:27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艺术简历】

李自强,1934年出生于河南省汝阳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并应邀在中国文联、美协、文化部等一些全国性展览中担任评委。其作品大道至简,清新、纯正、敦厚、大方,充满活力和生机。出版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多部。

左图《毛主席在河南七里营棉田里》、右图《毛主席在河南省七里营民办轴承厂》

笔底乾坤 清新俊雅

——读李自强的花鸟绘画

文/饶宗颐(香港)

人总是在生活中寻求美,在艺术中表现美,这是花鸟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喜爱花鸟,中国花鸟画更具有民族的美学性,那就是“借物抒情”、“天人合一”在中国画家眼中,万物有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情景其实是画家对自然的观照感受,也是自然对国家心灵的反拨。

李自强先生崇尚雅俗共赏。他认为绘画作品是给大家看的,一个画家的作品只有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可、所喜欢,才具有意义,画家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他认为:“绘画应该雅俗共赏。内行叫好,外行喜欢,才是好作品。”他在花鸟画创作上,无论题材、形式、技法、意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开拓和创造,充分表现了花鸟的自然之美,并赋予种种寓意和诗情,许多优秀之作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李自强先生的审美取向带有唯美色彩,这与他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也是切合其艺术主张的一种必然选择。他出生于中原豫西山区,那里茂林修竹,时草汀花、潺潺流水、莺歌燕舞……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使他养成了一种从容达观、笃实平和的心态,内心一片纯净,充满阳光,于此灵府,审美之心蓬勃焕然,了无挂碍,洋溢而外的心源之力,把阳光般的情怀注入幅间,使绘画的形、色、质透着一种明媚的阳光感,让人感受到会心的畅快和爽朗,一片灿烂。李先生的花画作品,有着一种凸显优美质素的美学的透彻,其间没有灰暗或怪谲,而是一派质朴自然和勃勃生机,读来赏心悦目,给人以神清气爽的隽永之美,可为怡情养性,涤心畅神的触机和媒介。

崇简尚雅是中国文人艺术的一贯传统,其中透着中华文化的审美精神和审美准则。李自强先生的花鸟画恪守这一文人传统,并在其画风画格方面有显著的体现。在先生的画作里,随手可以拈出个“雅”字来。《司晨迎晖》中的雄鸡、《霜后丽姿》中的芙蓉,《秋韵》中的菊花,冰清玉洁,表现的是一种平和的淡逸;《曙光》中的奇竹、仙鹤表现的神韵十足,尽善尽美。画中自然、人文意境,原始拙朴、纯净雅致有机事例,营造了至真,至美,至和的崇高艺术境界。使观赏者可进入无限遐想,油然而生心游物外的惬意享受,使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得到升华。

李先生的花鸟画以“简”自成。其之所“简”非为“简单”,而是“简练”。对他而言,简统是达于审美自由之境的艺术跃迁,他为此磨砺了几十年。确实,于绘画,取“繁”不易,求“简”更难。要想使得看似毫不经意的寥寥之笔,能够生动地写形、传神、造境,是何等的不容易。李先生的笔风干脆利落,简约清爽,无拖泥带水之弊,却得笔略而神全之妙。且看《谐音》中歌唱的白冠噪鹛、苍虬的竹枝、数点的竹叶,淋漓尽致地写就一方“昂首满目是丰年”的欢歌之景,真可谓“叶映天地,鸟传精神”。

“静”是李先生花鸟画艺术的又一显著特点。其画面所显示的“静”,是一种由恬淡、清净、安详的心态和心境悠然而外、落墨为格的美学气质,画花鸟画需要静心,更需要净心。静心的疏峻平和,而净心则是去除杂念芜想。这显然不仅仅是作画的技术需要,而更是为艺的人格要求,是需要修为的人生境界。当今世界,诱惑太多,天下人心颇多浮躁,能笃守恬淡安详之心,在自己的绘画天地里凝神定志、前程耕耘的人实在太少。李先生不温不火、平心静气、从容不迫,这种不为功利所诱惑,“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的处世态度,于今已颇为难得。他的画作亦因而不狂躁、无脂粉、去霸气,反映出来的唯是祥和与宁静。其各种花草如此,而各种动物也是如此。读其画作,感受且静且净的心境,好像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从李自强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创造新的语言风格的方法是对原有花鸟画语言中象物抒情诸因素进行的解析和变革,或取其一端,加以强化,或进行得组,化合出新,便之发挥尽致,逾越前人,有别他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在构图上,他笔下的禽鸟,不论是雄鸡、仙鹤、鸭鹅,还是松鼠、熊描,抑或是鹊鸟游鱼,不仅是具有特写镜头分割画面的形式特征,更强调造型的生动、神态的传情。李先生总是让理想化的富于装饰夸张的形式美的禽鸟成双成对地结伴而行或顾盼生情,或喃喃细语,或相互依,或比翼双飞,浸透着人间的温情与爱意,在笔墨上,他继承的宋、元以来画花鸟的传统技巧,在以经造型的基上吸取了西画对形,光、色的处理方式,创立了一种整一不琐碎、大气不甜俗的新画格,他的禽鸟多以劲挺的笔线勾勒,工整而洗练,概括而传神;他关于运用虚实,疏密来处理主次关系,详略得当。

在环境的营造上却打破传统清逸淡雅的情调,且以突破具象描绘的抽象语言,大量地运用墨色,构成风云际会,幽秘深邃的景观,具有自己的高层空间和深层空司。或以泼绘为主,辅以勾勒,以大面积墨韵衬托,突出主体的明媚与灿烂,或以水墨无序冲撞形成的肌理,在恢宏的气势中去表现静寂中的飞动,沉默中的喧哗。在色彩运用上,李先生远离了传统的“随类赋彩”的原则,而是把主观性极强的纯化的艳丽色彩直接用于禽鸟造型上,强调色彩在画面上的效果,用笔设色追求鲜活,因而在染色时,不过分求精细,而是留有渐度和过度,让线型融入场面之中仍具有骨法效用。尤其是在禽鸟体态上的大量露白,强化了物象的立体感,同时在深重的背景中总有时隐时现的色彩与主体色彩相映衬,从而形成一种鲜明强烈而又单纯的现代色彩感觉。显然,画家是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去处理背景与主体的色调对比、冷暖对比、色彩和谐等关系,使画面丰富而又统一。

自强先生围绕禽鸟为主体的变革图新,是在以通过绘画花卉的情、意、思的含蓄蕴藉,以衬托出禽鸟的象征意味和表意功能,表现出其对自然生灵及万物生命的吟咏与爱重之情。他摒弃了那种让禽鸟、花卉、枝叶从环境中抽离出来的传统,而是再现了种种特定视角下的自然生态环境,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现代的审美精神。表现在他作品中的往往是花鸟的整合,水墨与色彩的并举,抽象与具象的联姻,及至泼墨拨彩,撞水渍色,双勾没骨,积墨渲染等多种技法的娴熟运用,甚至引进了肌理的玄奥和现代画材的新艳,形成新的架构,重组新的秩序,探索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以画作为载体,表现出对自然生命本真的彻悟,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这就赋予了花鸟画全新的意境和灵魂。

由此可见,自强先生的花鸟画因为作品的构成形成,语言的演绎,气息的连贯起伏,体式的精神能量及其与深厚传统、自然景象、时代精神、外来文化等诸方面的关联和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摒弃小格局组合,而进入大格局的运动方式,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境象,不只是一花一鸟的一目了然,而是一种独立的,对花鸟世界总体把握的叙述方式。这是一种视野的转移,也是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的转变。这与他长期以来执着地建立宏观的、整体的思维和与之相适应的创作手法所付出的艰苦辛劳不无关系。这种从严谨向自由的转变,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从魅力向震撼力的转变,成就了画家所预期的艺术目标:捕捉大感觉、抒写大印象、把握大调子、营造大境界,达到了常变常新、整一大气的视觉效果。

李自强先生深研传统,师法自然,博彩众长,勇于创新,于千锤百炼中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表现方式,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清新俊雅的绘画风格。他的花鸟画用笔简练概括,造型生动传神,画风既有北方花鸟的大气与磊落,又有南方花鸟的灵魂与活力,可谓笔底乾坤,别有洞天的花鸟画作。

自强先生以真挚的热情赋予传统国画以新的生命力,为国画中花鸟题材的拓展和完善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使自己的作品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从而千古流芳,生生不息!

(作者为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其学问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