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科技为媒/95后设计师妙手 “翻新”港片怀旧海报

2021-05-17 04:23: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林嘉恒作品《全院满座》局部:《喜剧之王》尹天仇(左一),《花样年华》苏丽珍(左五),《倩女幽魂》宁采臣(右二)。

  海报是电影的第一张名片,香港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手绘电影海报,曾经风靡一时,后来随电脑绘图技术普及,手绘电影海报的形式式微,近年如此风格在《卧底巨星》、《逆流大叔》等较少香港电影海报中可见。“无纸用工作室”创办人、95后香港设计师林嘉恒,醉心於旧时香港手绘电影海报,以科技产品为媒介创作手绘风作品,只因“想用现代的方式传承香港手绘电影海报文化”。\大公报记者 李亚清 文、图

  日前在皇都戏院外墙,有一张具旧时香港手绘电影海报风格的画,画中的电影院影厅众人就座,只留有一个空位。细看画中“众人”,并非普通观众,而是《喜剧之王》尹天仇、《家有囍事》程大嫂、《花样年华》苏丽珍、《倩女幽魂》宁采臣、《殭尸先生》九叔、《精武门》陈真……共有近30个香港经典电影人物形象。

  皇都外墙《全院满座》

  这幅名为《全院满座》的作品,出自“无纸用工作室”创办人、95后香港人林嘉恒之手。

  作为发展商新世界发展在展开皇都戏院修复工程前举办的《寻找你我他的皇都》历史体验活动中的一部分,林嘉恒以过往皇都逾60年历史为蓝本创作一系列作品,除了戏院外墙的作品,还设计出娱乐家、大导演、华丽歌后、传奇建筑师、快乐观众五个角色,以此创作了六幅手绘风电影海报;展厅内也有他绘画的人物形象,人物衣着打扮参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潮流服饰,足见心思。

  在《全院满座》一旁,展有香港经典手绘电影海报师阮大勇的《半斤八両》等经典海报影像。林嘉恒说:“我的画风正是受阮大勇老师影响。”这次主办方把两人的作品结合展出,两人虽未曾见过面,但也算是以画进行了一次对话。

  自学电绘技巧

  林嘉恒最近将他的个人名片做了特别设计:每张名片上各印有不同画作,又加入标有日期、座位、票价的旧电影票样式。记者翻看发现,他的画作虽题材多样,比如有《家有囍事》等香港经典电影内容,也有新冠肺炎疫情下致敬抗疫医护人员的内容等,都充满了旧时香港手绘电影海报风格。“随意拣张吧”,他对记者说。

  “香港手绘电影海报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我想用现代方式传承这个文化。”林嘉恒说。他首次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就是因为创作了这种风格的作品。“2017年,我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的视觉传意专业毕业,一面创办了工作室,一面做一份平面设计的全职工作。不久后,就凭藉一幅以电影《神奇女侠》为灵感、旧电影风格的作品《温打乌文》受到关注,作品上载到网上后第二天就有数千浏览量。”那时的他也只有21岁。

  他的手绘风作品,不是用画纸、画笔、油彩等,而是用iPad Pro以Apple Pencil配合Procreate软件绘画,再经AirDrop传送到电脑做排版等后期工作,再加上后期製作完成。他告诉记者:“从萌生想法、到真正创作出手绘风作品,我摸索了约一年的时间。首次接触iPad电绘时,很多技巧或者动作指令都较为陌生,都是透过看YouTube影片自学。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就要开始研究怎样画才像手绘的感觉,因为程式中有比较多不同的笔触,要每一种都尝试。”

  电绘亦是手绘

  两年前,在爸爸妈妈和妻子的支持下,他辞掉全职工作,专注发展工作室。近来合作项目越来越多,比如为《逆流大叔》设计电影海报,为饶宗颐文化馆的手作市集设计海报,前不久还在位於跑马地的历史建筑V54大宅举办以香港手绘电影海报为题的展览。他亦期待未来有更多作品与大众见面。

  以科技产品为媒介的作画方式,在林嘉恒看来,有易修改、作画快的优点,再者,它虽被称为“电绘”,但其实亦是“手绘”,“因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只是作画媒介不是传统的笔和颜料,而是现代的科技产品。”他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