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意境移步即现

2022-09-14 04:23: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青铜屋顶设计。

  如何畅游文润阁,王澍说,中国的建筑,坐北朝南,有南北轴线,从南门进来后,就形成了双流线的中国园林格局。

  随王澍走在沿山廊中,充满中国文人气息的竹条板混凝土墙连片展开,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竹子模板浇筑,做出一种类似竹林效果。穿过走廊,好似穿林而过,其间还有意外之喜,贴近山边的墙面,行一段路,从沿山画格看出去,便可见一副真山水,或长幅,或竖幅,或不规则,随着起伏的山廊,趣味横生。沿山廊外的还摆设了一些山石,种植了柳树和松树,这些石头个体并不好看,也并非价值连城,但经王澍团队的叠石后,石大而有致,一步步走过去,有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的画意。

  再来到南大门边上,这里王澍专门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试验场。“这里原来有两根大柱子,我拔掉柱子之后,在顶上改了这个钢木构,这是前所未有的,这里做了一个准确的试样,让后来在主书房室内空间的最大跨度二十四米的钢木构屋顶得以展现。”

  从南大门进入文润阁,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山壁,上面刻着文润阁三个字,字体出自宋代文人苏东坡。南大门的设计是王澍方案获得肯定的关键之举,古今中外的大多重要建筑都把大门开在正中间。但王澍认为,中国园林的正门从来不会开在中轴线上。可若要开出侧门,在地形上又极难允许,除非炸山。最后,王澍提出保留下现场原有的所有山体,“当你从正面望向南大门,门会被山挡掉一角,这种正是宋画中非常典型的‘掩映之美’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从来不是直接露着的,经常用一棵树、一段山角挡住建筑。”王澍的这一创意,得到各方赞许。

  理性和诗意无缝结合

  在记者即将离开版本馆时,王澍带记者走到了静静伫立在北池中的北阁,这里原先是文润阁的另一个方案,是整个工程最后完成的建筑单体。它规模不大,但却是施工难度最高,骨骼是传统的悬挑叠木结构,外观覆以巨大的玻璃,“这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中国建筑语言的新探索,木材作为自然材料,本身的变形是比较大的,而中国建筑的伟大智慧,在于把变形的自然材料做成一种高度精巧的装配式体系,按理是不可能的,因为变形材料很难量化,这里外观的玻璃是根据伸缩的尺度去特制的。通过这个北阁,可以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价值,以及它对未来中国现代建筑探索的启示。”

  此时再回望来时游园路,左顾右盼,含蓄不尽,北阁、双廊之间的水阁,映照青瓷扇门,中间有两颗松树,是王澍与陆文宇亲自布置的。在种树时,王澍和陆文宇,一个在远处,一个在吊车上抱着树,互相配合指挥种树,细致到每棵树枝干的朝向,都反复确认。“所有的变化都是理性和诗意无缝的结合,还要非常准确,这就是宋人所追求的意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