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查阅《大公报》获重要资料

2023-07-03 04: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吴瀛于1950年6月13日在《大公报》刊登文章《谈文物处理工作》,陈述故宫“盗宝案”原委。\资料图片;右图:陶孟和于1949年3月6日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搬回古物图书》,表达当时文物专家反对将文物运到台湾的立场。\资料图片

  文物是从哪个码头出发,当时天气如何,遭遇了几级风浪……对每一个细节,祝勇都力求详实准确。他介绍,自己创作《故宫文物南迁》有三个信息来源,一个是故宫博物院、重庆档案馆等地方收藏的文献档案,一个是当事人的口述、传记、回忆录,还有就是报纸上的报道,“新闻是对当下最快的同步记录,但是经过多年之后,它反而成为历史的文献。”

  “在报纸当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大公报》。在新冠疫情的间隙,我戴着口罩去上海图书馆查《大公报》《申报》,发现上面任何一条关于故宫的报道,都会特别地兴奋。”祝勇说。

  在《故宫文物南迁》中,祝勇引用社会学家陶孟和于1949年3月6日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搬回古物图书》,表达当时文物专家反对将文物运到台湾的立场。此外,对于南迁初期发生的有名的故宫“盗宝案”,按照毛泽东、董必武的安排,吴瀛写了一篇陈述案情原委的文章,简明扼要地说明“易培基盗宝案”是有人“凭空捏造”“里应外合”制造,这篇文章于1950年6月13日在《大公报》刊出,为所谓“盗宝案”最终定了性,文章也被祝勇在写作中引用。

  祝勇指出,故宫文物南迁过程中的很多相关内容,如抗战的形势,《大公报》都有非常具体的报道,给研究提供了特别宝贵的资料,成为今天重要的历史见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