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复兴长衫/新中穿搭 时尚弄潮

2023-12-25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流苏线条旗袍工艺十分复杂。

  很多人对于戏服有刻板印象,认为戏服的目的是应付镜头拍摄,因而做工可能比较粗糙,“我的标准不会因为这件衣服是戏服,就随便缝纫。”同很多美术指导一样,张西美对戏服的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她相信如果演员拿到一件做工仔细的戏服,也会对电影更加有信心。可见,戏服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手工艺方面也十分具有参考性。

  做工考究不含糊

  在“更衣记──香港电影旗袍戏服秀展览”中,有一件《新红楼梦》中的长衫戏服特别精彩,为了凸显戏服主人当家主母的角色,设计师将一件旧时的官服,大胆地改成了女子的长衫,在领口、袖口和下䙓处可以看到明显的官服绣料,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为筹备展览“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刘天兰和张西美更从邵氏借来了11件旗袍、12条60年代时装片的迷你裙,以及一些歌舞片的戏服等,刘天兰提到,“当时的很多工艺现在都没有了。比如有一件迷你裙,它的每个珠子都是手工钉上去的,根据演员的身材去钉。很多做服装、旗袍的朋友看过这个展览后都从中得到很多灵感。”这些戏服不仅显示出60年代香港社会的活力与审美取向,还很好地呈现出当时流行的面料、颜色、手工等,对于包括长衫在内的服装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越古老越受追捧”

  香港电影资料馆一级助理馆长(节目)陈彩玉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起,很多内地人移居香港,当中部分上海人将旗袍手工、审美文化等带来,到了60年代,更多西方文化传入香港,中西文化开始在这里交融,长衫也在此期间进入它最辉煌的时代。

  伴随近年来长衫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式风格的服装也开始兴起,曾经的长衫工艺再被拾起。在“更衣记”现场,几位长衫制作师傅到此观摩,他们对现场长衫的制作工艺印象深刻,并提到其中一件装饰有流苏线条的旗袍,工艺十分复杂,通常认为是在千禧年后才流行开来,但从这件戏服来看,早在上世纪60年代,香港长衫就已经具备这种流苏工艺了。

  采访当天,不少观众都穿着具有传统元素的衣服,陈彩玉亦是一身新中式短袍,她相信当前无论香港还是内地,大家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更多人开始愿意穿、喜欢穿中式服装,而这,也是戏服在今天被再度审视的价值和意义之一。

  “大家都在考究长衫的历史,包括源头,戏服是很好的记录,来证明这些长衫是什么时间流行的。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包括怎么制作长衫,当时流行的面料、颜色、手工是什么样子的。而时尚正是,越古老的越受追捧。”张西美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