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窗外的天气,心中的四季:大湾区青年艺术家在美出版治癒绘本

2025-11-04 11:10:12 作者:艾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严颖欣出生于广东佛山,现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活跃在海外。在严颖欣的创作中,她一直以其特有的温柔姿态对抗资讯爆炸与精神焦虑并存的时代。此次在美出版的绘本《The weather outside the window》(《窗外的天气》),旨在用窗外四季的变化,展现了一种介于自然诗意与社会忧思之间的思量。

▲图片1/2/3均取自《The weather outside the window》内页

窗外的风景,看见世界的伤口:

严颖欣的创作源自疫情封锁时期的个人经验。那段漫长的日子裡,她独自居于烟臺,一个距离家乡两千多公里的海边城市。她与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是凝视窗外每日变化的天空,和阅读纷繁复杂的网路新闻。绘画带来的片刻宁静与外部资讯引发的焦躁情绪在心中反复交织。渐渐地,她将这种自我抚慰的温柔笔调延展为一种更具公共性的关怀:从疫情后的全球焦虑,到战火、饑饿与流离失所的现实,《窗外的天气》成为她对当代世界的一种静默回应。她以儿童绘本的形式,传达出成年人难以言说的伤痛与希望——劝慰人们在动荡中依然守护心中的光亮。

美学温度与叙事的局限:

《The Weather Outside the Window》以柔和的彩铅画与节奏感平缓的文字构建出一个温暖的视觉世界。作品中,蓝与灰的色调交织出天空的忧郁,黄与橙的笔触则象征著内心仍存的温度。严颖欣延续了她一贯的创作特征:对细节的敏锐捕捉与对日常之美的浪漫化呈现。然而,正是在这种“温柔至上”的美学取向中,作品的局限也逐渐显露。叙事的线性与图像的重复,使得绘本在阅读节奏上略显单调。它像一首旋律优美却缺乏起伏的抒情曲,观者在反复的意象中感受到宁静,却难以被真正触动或震撼。

在当代绘本市场中,尤其是面对成熟的视觉读者,《窗外的天气》的“治癒系”表达或许略显保守。艺术的治癒力量固然存在,但若仅止于抚慰与美化,便容易陷入一种形式上的温情,因而缺乏足够的思想张力与叙事挑战。

治癒之外,艺术的力量何在?

艺术的治癒并非止于消解痛苦,更在于赋予人重新理解世界的能力。严颖欣的绘本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温和的注脚:她让“窗外的天气”成为人类情感的隐喻,也为疫情后的全球心灵留下了一份视觉档案。但未来,严颖欣或许需要走得更远。即让“治癒”成为思想的起点,而非终点。她的画笔可以继续描绘花开花落的细腻,也可以去触碰社会结构的深层裂缝;她的窗外不止有风与云,更有现实的风暴与希望的光。

在温柔中思考未来

《The Weather Outside the Window》是一场温柔的提醒:在被割裂的世界中,我们仍然需要相信四季会更替,阳光会再来。严颖欣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细腻笔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自然中重新寻找秩序与平静的路径。但这部作品更值得被视为一个起点,关于如何用艺术去重新理解生活、面对世界、疗愈人心的起点。窗外的天气,也许仍在变幻,但正如严颖欣所言:“只有怀抱希望,我们才能遇见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张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