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从亚洲拍场“明星” 管窥艺术市场

2018-09-26 03:16: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朱德群《第268号构图》(苏富比提供)

  文:字 母

  编者按:“字母”(应本文作者要求,使用笔名)目前为艺术品经纪人及顾问,从事艺术投资谘询服务,拥有多年现当代艺术运作经验,长期为Blouin Artinfo、Artdaily等撰稿,曾负责国际拍卖行在内地拍卖业务的拓展,及参与拍卖行进驻内地市场首次拍卖。

  千禧年前后,香港一跃成为亚洲艺术交易市场的核心,本期“汲宝斋”,作者以香港一年两度拍卖为切入点,观察拍场常胜军或新宠儿,对近十年来亚洲二十世纪艺术市场进行管窥式评述。

  2018香港第一轮秋季拍卖本周日起陆续举槌,於我而言,今季现代亚洲艺术板块的惊喜不仅仅来自“尺幅最大”赵无极,或是时隔十一年李仲生、吴大羽的油画再度同场上拍,更重要的是,从这一轮拍品中可深入了解近十年来亚洲现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现状。

  近五年来赵无极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被三次刷新,环看现时的赵无极拍卖成绩前十名,不难发现前十名中的作品大抵分为两类。其一是尺寸恢宏并且未上拍过的钜作,比如分别在2017年佳士得香港春秋两季晚拍两度刷新纪录的《29.09.64》和《29.01.64》、2013年12月苏富比北京呈献的芝加哥艺术学院旧藏《抽象》及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40周年”晚拍呈献的三联作《15.01.82》。其二是几度刷新拍卖纪录的拍品,今年保利香港春拍的《大地无形》和今年佳士得香港春拍的《14.12.59》是典型例子,这两幅作品分别在2007年11月、2007年5月创下当时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今季香港苏富比的两件估价逾亿港元赵无极作品,恰属於第二种情况。估价逾3.5亿港元的《1985年6月至10月》曾於2005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以1804万港元成交价刷新纪录,估价8000万至1.2亿港元的《23.05.64》曾於2000年12月在巴黎Calmels Cohen拍卖行以203万法郎成交价刷新纪录。

  1964年是上天非常眷顾艺术界的一年。普普艺术家安迪华荷(Andy Warhol)、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1964年的高质素作品,如今价位都达5000万美元或以上。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霍克尼(David Hockney),意大利的汤伯利(Cy Twombly)、封塔纳(Lucio Fontana),比利时的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日本的嶋本昭三,中国的赵无极、李可染……他们恍如受到上天赐予的恩泽,不约而同地在1964年创作了诸多“教科书级”的杰作。

  毋庸置疑,赵无极是近年市场中最受追崇的华人艺术家,其现时拍卖排行前十四位作品皆为近五年交易。赵无极集三个国度文化艺术於一身,在1948年离开中国来到巴黎时,美国和法国在彼时已经分享了“活跃的当代艺术”美誉。他的创作毫无滞殆地跨越了现代艺术史前进中各流派间的争辩。赵无极属於他青睐的巴黎画派,同时又可以感受到来自美国绘画的勃勃生机,只有到了晚些时候,他才重新拾回刻意迴避的东方艺术美学。今年6月在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幕的“赵无极:无言的空间”(Zao Wou-Ki, L'espace est silence)由该馆与赵无极基金会合办,这也是法国近十五年来最大规模的赵无极展览,展期至明年1月9日。四十幅不同时期的展品体现了赵氏挥洒自如、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带领观众进入无言的艺术空间。

  【朱德群】

  我在大自然中聆听宇宙、聆听人、聆听东方、聆听西方,得到我的灵感源泉,赋予诗情和诗意。创作是纯粹的自发的,像中国道家所说的自然无为地“吐胸中之逸气。”——朱德群

  朱德群自幼研习书法,传统书画涵养甚深。1935年他考入在林风眠带领下中西兼学的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1955年远赴法国后开始对油画色彩语言的探究。当时巴黎“大茅屋画室”云集各路英雄,毕加索(Pablo Picasso)、米罗(Joan Miró)也在此出入。朱德群常到那裏画画,领略到巴黎美术潮流。他受到最大衝击是1956年参观俄国抽象画家斯塔埃尔(Nicolas de Stael)回顾展,斯塔埃尔对泼辣、自由的诠释令他颇有共鸣,自此风格亦由写实转为抒情的抽象书写。此后,朱德群不仅是第一位成功将宋画中以山水宏观宇宙之美学以及书法用笔之精髓注入油彩中的艺术家,同时更为中国美术史中的文人写意美学带来了开创性的变革。

  今季香港苏富比将有多幅朱德群作品上拍。朱氏1967-1968年作《第268号构图》(估价5000万至7000万港元),曾於2007年4月以704万港元成交,时隔十年,升值十倍。《第268号构图》基於传统中国山水的构图,藉色彩来表达空间的流动性。朱氏以抽象画诠释苏轼“诗画本一律”的思维:“我十分喜爱中国诗词……它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我的绘画。西方评论家认为我的作品是有诗意的抽象画,这并非偶然。”话中透露出东方创造精神,在诗词与绘画的融合互补下,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情感观照和内省式的体验。

  而另一幅1968年作《第269号构图》(估价1800万至2600万港元),使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光的跃动性,将斯塔埃尔的色块与杆形架构,融入中华书法强劲的笔势之中。模糊的边缘暗示了景深与观者间的距离感,线条与色彩的分布与组构关係进而反映传统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形式元素的方向性与聚散相互映衬,展现出广阔深远的空间层次。

  朱德群和赵无极的艺术风格,在我看来最大差别在於二人对中华文化内涵的流露──朱德群是“向外放”,从不畏惧在西方抽象绘画的形式中表露出中华文化内涵;赵无极则是“往裏收”,早年赵氏模仿克利(Paul Klee)痕迹太重,而且一直规避在作品中透露华人身份。

  朱德群的老师吴大羽说:“作画要充实诚恳,不要卖弄小聪明、出风头,在校六年能画一张完整可看的画就够了。”朱氏将这句话奉为一生的座右铭,“诚恳”也成为其作品的灵魂。他懂水墨、精书法,深知艺术首重精神,掌握毛笔特点,转绘抽象油画,不难造出色彩斑斓、内涵丰富、充满诗意的东方韵味。他从具象画过渡到抽象画有心得,他说是“莫名其妙,而妙在其中”,正正讲到窍门所在。2014年3月26日朱德群於巴黎溘然长逝,标志着“留法三剑客”(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时代的结束。

  【吴大羽】

  吴大羽、李仲生、萧勤、林寿宇这四人的作品,如今市价有如十年前的留法一派加常玉──都还处於“affordable”(买得起)的範围之内,随着学术界对华人抽象艺术脉络的进一步整理,价格必将势如破竹,一升再升。

  尤其是堪称这几位之师长的吴大羽和李仲生,市面中流通的油彩作品凤毛麟角,每一季能出现一幅已实属难得。吴大羽在1940年代初创建“势象”理论,源始於早年旅法之见闻,归国以后结合中国哲学、诗学、书法与绘画观念,形成体大思精的理论系统,若放诸国际,其与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罗斯科(Mark Rothko)、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同龄人进入抽象表现主义的时间大致相同,足见其於艺术史上的劃时代意义。

  中国人讲抽象和西方人是不同的。西方人是二元化,是对立的。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不一样,逻辑思考也不同,不能以西方人的抽象来定论。我们的抽象就是“势象”,介於具象和非具象之间,自然之间许多事物都是这样相依相存,譬如中国人哲学中所谓的阴阳两极、相依相存,还可以延伸到古代书画所讲究的留白。这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是有衔接的。

  吴大羽的学生在“势象”中再往前走了一步,出现了类似西方的抽象。他们各自体会出自己定义的部分,跟他们的老师吴大羽不同,但整个抽象意识的起源和启蒙基本上都取决於吴大羽。由“势象”理论启动的中国抽象油画体系,在影响力上足以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及法国抒情抽象主义鼎足而立,今次上拍的《无题》(估价600万至1000万港元)即是吴氏以创作实践理论的例证。

  由於“文革”缘故,吴大羽早年作品和早年活动文献均不可考,存世者凤毛麟角,唯有在其弟子的回忆中,我们得以窥见当年的教学情境。朱德群、吴冠中、赵无极三位不约而同地讚扬吴大羽的教恩,可见他当年面对学生,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即便林风眠主导国立杭州艺专的大方向,但言传身教的点拨之功,始终落在吴大羽身上。

  吴大羽春风化雨,手植成荫,带给学生辽阔的视野、自由创作的精神,座下三大弟子(吴、赵、朱)皆为华人艺术界乃至国际艺术界了不起的人物,吴大羽对华人艺术史的贡献,犹如指路明灯为后世华人艺术点亮未来之途。

  而李仲生的“潜意识”抽象画创作《作品040》,本质呼应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精髓,又可见金焕基为代表的韩国“单色画”、嶋本昭三为代表的日本“具体派”所强调的“精神性”。《作品040》估价150万至250万港元,是个试探市场对李仲生作品接受度的“诚恳估价”。

  【常玉】

  常玉一直都是作品低估价、高成交的代表人物,近年来市场对於常玉的包容度的提升也恰说明了审美的提高─并不是所有的“妖冶艳货”才是好的,常玉则是我喜欢的那种“轻轻鬆鬆就赢了”的风格。

  与今季苏富比呈献的《盆中牡丹》(估价4500万至5500万港元)造型构图基本一致的“牡丹”系列,包括高完成度的作品四幅和一幅油画草图。

  高完成度的四幅作品中,连这幅在内仅两幅属於私人收藏。今次上拍这幅曾於200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626万港元成交,另一幅私人收藏则於2014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以5612万港元成交。然而令此次拍品与众不同的是,其他三幅“牡丹”均以赭色为背景,只有此幅为金色背景。金色背景之上再添白色油彩落缀为花,颇有常玉一贯的“飞白”之雅。常玉的高妙很难言传,能言传的部分不是真正高妙的地方─这有点像“禅”,每个人必须自己领会,旁人无从代劳。可以用手指着明月,但是“手指”并不是明月。

  常玉使用西方的媒材(油画),表达了传统中国文人的情趣,媒材与表现力紧密地结合,线条流畅而自信,技法无拘无束,不仅浑然天成又自创一格,又没有斧凿的痕迹,已经达到了“神品”的地步。

  除了油画这个媒材是西方的,技法、精神、题材都是绝对的东方,整个画面透出东方特有的空灵之气,有点像川端康成的“雪乡”,又有“欲辩已忘言”的高境,是贯通东西,卓然立於艺术史上的杰作,足以与国际第一流大师分庭抗礼。

  一再化简的结果,作品剩下的是精神性、本质性的存在,惊人的线条概括力、表达力,有如泰山之重,又如鸿毛之轻,不矫揉不造作,遊走轻重出入有无,这种直取事物本质,给予艺术家个人诚恳的、独到的诠释的能力,正是所有大艺术家共同的特色。

  编者註:本文图片由苏富比提供。香港苏富比2018秋拍“现代艺术晚拍”於9月30日下午五时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同场地9月28日起预展,免费参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