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清代广东贡品佐证“香港”由来

2018-11-14 03:16: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广东贡品“莲头香”

  关於“香港”名称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因作为莞香集散地港口而得名较可靠。莞香销路很广,当时香港、九龙一带的居民,多以种香为业,用一种叫“大眼鸡”的海船运往各地。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埗头”;运莞香出海的石排湾,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一八六○至一八七○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村“香港村”即今黄竹坑,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之名。/姜舜源 文、图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是记录上古时代,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主的各地,山川概貌、地理形势尤其是风土物产的。清代继承历代传统做法,《大清会典》等国家典章制度,明确规定各地定期向皇帝、朝廷贡献方物。这是古代宣示国家主权和中央政府与地方关係的一种形式,与如今的送礼性质大不相同。进贡的人基本上限於六类:一是宗室亲王、郡王、贝勒;二是朝中大员,包括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都统;三是封疆大吏,包括总督、巡抚、将军、提督;四是特别委派的肥缺,包括江南三织造、盐政、关差;五是退休大臣;六是孔子继承人衍圣公。

  广东贡品一般就出自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进贡的时机是端午、万寿(皇帝、太后生日)、旧曆新年。从留存至今的清宫档案中,一万多册《宫中进单》和《贡档》看,在康熙到宣统的两百多年裏,广东官员向历代皇帝及太后、皇后进献的贡品,主要包括珐瑯器、鐘表、天文仪器、象牙製品、椰壳工艺品、宝玉石盆景、傢具、端砚、香料、洋烟等,颇具地方特色。比如因为清代大部分时间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来自东西两洋的鐘表、象牙、宝玉石、洋货在此上岸,促进了当地鐘表製造、象牙加工工艺,使之在国内遥遥领先。而端砚、香料,是广东难得的土特产。其中“莞香”是“香港”一名由来的佐证。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广东贡品一万多件,基本涵盖了清代广东工艺美术品的各大门类,代表着当时最高工艺和艺术水平。作为高级日用品和易耗品,宫中留存至今的莞香已经是凤毛麟角,但仍保留下莞香名品“莲头香”、“巖露香”、“切花香”等文物,弥足珍贵。这些香料是当年经过香港运往北京的。

  清宫“莞香”,百年流芳

  香港在历史上曾先后隶属於东莞县和新安县。在明至清初,东莞、新安一带的香树特产香料,称为“莞香”。莞香树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内地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当地从宋朝起已普遍种植,此后一直是东莞地方特产。沉香生成原理是,其树木因受到创伤,伤口处分泌出大量芳香的树脂,香脂不断分泌积累增大,状若树瘿,这就是原始香结。於是人们成心在香树上砍凿一两道伤口,让其流脂凝结。因为它的比重大於水,所以放入水中会沉没,故称“沉香”,东莞人又称土沉香、白木香、女儿香。

  东莞人一般是每年旧曆年底採香,从莞香树上採取香结。周而复始。莞香树年龄越长,则树身上必然是伤痕纍纍。越是伤痕纍纍的老树,其香结的品质越高。前些年香港发生盗採香结,甚至摧毁年久莞香树的事件,令人痛惜。以往有人将採下的香结分成四等。香树生长约八九年后,开始在树幹上凿口“开香门”。待若干岁月香结生成后,第一次凿採下来,称为白木香,香味青涩、清淡;以后第二次、第三次再从香口凿出的香结,就是“莲头香”、“切花香”、“巖露香”等。

  关於两广总督、广东巡抚进贡莞香及葛布、鼻烟壶等贡品的纪录很多。例如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广东巡抚杨琳进莞香一匣,重一斤。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年)广东巡抚朱桂桢进莲头香、切花香、巖露香各五盒。这是新年贡品。同治九年(一八七○年)五月初六日,两广总督瑞麟进莲头香、切花香、巖露香各五盒。这是端午贡品。清后期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两广总督端阳进鼻烟九瓶,花机纱五十疋,本色葛布一百疋,牙色葛布一百疋,增城葛布五十疋,深色葛布五十疋,浅色葛布五十疋,沉香二盒,巖露香五盒,莲头香五盒,切花香五盒,花卉扇一百柄。广东巡抚端阳进鼻烟九瓶,花机纱五十疋,雷州葛布五十疋,本色葛布五十疋,牙色葛布五十疋,增城葛布五十疋,深色葛布五十疋,浅色葛布五十疋,沉香二十觔,巖露香四盒,莲头香四盒,切花香四盒,端砚九连。这是道光年间一年三贡的总数。笔者在故宫工作时,当时保和殿内宝座后海漫屏风,就是用葛布裱褙的。

  贸易港口,因香得名

  故宫现存莲头香、巖露香、切花香各有数盒。为防受潮和香气流失,当时盛放在密闭的锡盒裏,锡盒直径二十一点五厘米,高十二点五厘米,盒盖上錾云龙纹,口沿处有黄色封签,上书“莲头香”、“巖露香”、“切花香”。盒中现存沉香实物多呈块状,香身较薄,但都是当时莞香上品,其品评标準与如今莞香收藏并不相同。根据有机物易变质的特点,保存至今的这些藏品应该属於清后期。宫中旧档可以佐证:“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五月十四日,两广总督瑞麟进莲头香、切花香、巖露香各四盒,着交乾清宫。”这是端午两广总督贡品交进宫中,吩咐放到乾清宫廊庑的库房裏,以备随时取用。

  从宋朝起,今香港、深圳、东莞一带开始种植莞香,逐渐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在今大屿山东南部和新界粉岭出产的香料,在莞香中堪称上乘,其中俗称“女儿香”的产品,更被誉为海南珍奇。这一带莞香产值高,比如明朝中叶每年出口莞香的贸易额,均在数万两银锭以上。

  北上京师及北方各地的莞香,通常走唐代以来南北官道“梅关古道”。香港的香料西入珠江口,水路运往广州,再度岭北上,经两湖河南、河北进京。

  恻隐之心,戒进牙席

  故宫博物院现存雍正时期,广东巡抚杨文斌、广东海关监督毛克明进贡的象牙席两张,尺寸、形制基本相同,长大约二百一十五厘米,宽大约一百四十厘米,背后整包枣红色绫缎,四周边缘蓝色缎料包镶。席面通体由薄如竹篾的象牙条,编织成人字形席纹,纹理紧密均匀,表面光滑平整,质地柔软,手感细腻,比普通竹席都舒捲自如。象牙条宽仅三毫米,厚度仅○点五毫米。要将坚硬的象牙变成柔软的席篾,比起“百炼钢成绕指柔”要艰难得多。象牙席製作工艺很複杂,早已失传。大概程序是,先用藥水浸泡软化牙材,然后劈成像竹篾一样的薄片象牙丝,打磨抛光,最终编织成席。有内行人估计,製作象牙筷,象牙料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如将象牙料劈成篾状,再劈成牙丝,象牙材料的利用率大概不足百分之十。

  雍正、乾隆时期《宫中进单》、《贡档》及《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反映广东方面先后进贡象牙席五张。据说雍正帝曾询问安南使臣,象牙席製造成本,使臣说需数百隻大象的象牙,才能编织出一张牙席,雍正帝听后动了恻隐之心,表示要停止象牙席进贡。正巧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四月二十五日,广东巡抚杨文斌和广东海关监督毛克明,接连贡进四张象牙席。雍正帝因而极为不悦。二十五日当天降旨怪罪。第一,朕於一切器具,但取樸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已屡降谕旨申明。第二,从前广东曾进象牙席,朕大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偶而为之,也就没说什麼;现在是愈演愈烈,这不是陷朕於不义吗!第三,以象牙编织团扇等小件器物就够暴殄天物了;如今製为坐席,残害生灵,浪费人力财力,滋生腐败。因此传谕广东督抚:若是广东工匠幹这种手艺,立即禁止;若是从海外进口的,从此不许买。没有生产、没有需求,看谁还作这项生意!(《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四二)这与如今动植物保护措施接近。

  清宫广东贡品象牙席,流传至今还有两张。一在大英博物馆,为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流出之物。另一件在烟台市博物馆。故宫现存两张之一,是一九七八年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同事,在清理库房裏旧草席卷时,无意中发现有一件象牙席。那洁白细润的质地,编织精整的工艺,虽经二百四十四年岁月沧桑,仍令它鹤立鸡群。

  广式鐘表,民族特色

  广府鐘表製造业大体始於康熙后期至雍正时期,即十八世纪初,接受进口英国机械动力计时器技术影响逐步形成。乾隆晚年看到英使玛嘎尔尼进献英国鐘表,由其製作工艺技术,感受到西方科学技术进步,因此反覆饬令沿海各地总督、巡抚加强海防。广府鐘表起初以仿製西式鐘表为主,后来逐步走上独立製造道路,对清代及近代鐘表业贡献很大,有“广鐘”之称。到乾隆中后期,广州製鐘技术日益成熟,作为进贡宫中奢侈品,特别注重装饰,多为亭、台、楼、阁、塔等建筑造型,融计时、打点报刻、玩赏装饰等功能於一体,鐘壳大多为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铜胎广珐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铜镀金转水法人倒球太平有象鐘”,高九十厘米,面阔四十八厘米,进深二十厘米。主体造型是西式楼堂建筑与中国传统楼阁相结合。例如楼顶四周围栏,就是中国传统楼上特有的。楼房正面居中有二针时鐘,上方有四个窗口。机芯裏有一个圆盘,其上有字和花形图案,圆盘转动一下,方框便显示不同的内容,或字或花纹,共出现四次变换,按时呈现“太平有象”、“八方向化”四字或其他图案。屋顶上精心设计一组滚球玩意。中心位置上是象驮宝瓶,象的鼻子、尾巴可以摆动。在其两边各有四人,一人位於高处手持倒球瓶,一人手持瓶接球,瓶底有孔,以便玻璃球漏进机芯中。另外的二人跪地托举球滑行的轨道。鐘背后有抽屉,内放玻璃球及特製的夹球夹子。

  珠宝盆景,岭南风格

  中国古代帝王的一些奇珍异宝不是简单的财宝,而是有浓厚的政治象征色彩。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在万岁山广寒殿(今北京北海琼华岛山巅)放置“五山珍御榻”,用各地名山所出宝石镶嵌在宝座上,象征着对天下的佔有。清宫不少珠宝盆景陈设,来自苏州、扬州、广府,分别代表着苏派、扬派、岭南派盆景的艺术风格。与活着的植物盆景不同,它们是固化的盆景,选取植物盆景风华正茂的那一时段。进贡宫中的广府盆景,多以紫檀木雕枝幹、白铜片烧蓝叶,彩石或玻璃花瓣,用青金石、绿松石、子母石作坡石,有的用红、蓝宝石堆砌山石,以珊瑚、象牙、蜜蜡雕做人物、瑞兽,用金属细丝弹簧或细铁丝联接枝叶。花盆则往往用珐瑯、金银累丝、玻璃镶嵌等材料和工艺製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掐丝珐瑯、开光画珐瑯长方盆玛瑙石榴盆景”,树幹、树枝以硬木製作,白铜片烧蓝树叶,以珊瑚加工石榴、石榴花。树下有珊瑚树、梅树、水仙。水仙叶以象牙染色为之,水仙花为象牙本色;梅树以黄金为幹,翡翠为花瓣,珊瑚为花蕊。它是典型的以白话“树仔头”即树桩为主的岭南盆景,而且树枝向四面自如伸展,不似扬州盆景主要从正面观赏的之字形三台结构。此花盆造型既有宫廷风格的典雅,也有广派的奢华,盆壁下方画珐瑯开光图案,设色艳丽,带有明显的西洋色彩。

  清代广东贡品,从小件牙丝宫扇、广繡挂屏,到金玉如意、石湾窰瓷器,大到成龙配套的宝座、屏风、香筒、角端(以往“角”误作“甪”)、仙鹤,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