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明洪武釉裏红清逸高雅

2018-11-21 03:16: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南京博物院展出“镇院之宝”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十朝古都南京虎踞龙蟠,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年号洪武,此后的五十二年间,大批功臣贵族聚居南京,使得一九四九年后南京地区出土於明代功臣贵族墓的洪武瓷器成为研究中国元明两大王朝过渡阶段瓷器烧造艺术的关键。今年十一月初,南京博物院展出“镇院之宝”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这件世间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裏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緻,釉质滋润。据南京博物院介绍,该院收藏各类文物四十三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这件洪武釉裏红带盖梅瓶是瓷器中难得的精品,一九九三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大公报记者 陈 旻 文、图

  一九五七年三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孙家山附近的被人叫作“娘娘坟”的土包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的四十七件文物中,有一件景德镇窰出产的珍品“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精美绝伦。其他皆为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除一件铜杖头,一双铜筷和一面“湖州孙家”铸造的小铜镜外,以锡製的明器最多,有烛台、香炉、香筒、罐、瓶、壶、钵、盒、盘、碟,以及铜火盒、铜三足带繫炉等,体形都很小,製作粗糙,且无花纹装饰。考古专家奇怪,这些普通的陪葬器与精美的岁寒三友纹梅瓶实在反差太大了。这些文物是当地农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经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收藏入南京博物院。

  “娘娘坟”中葬公主驸马

  从同时出土的一块墓志石上所记载的墓主人姓名、身份和埋葬时间,为考古专家确定了此墓主人为明代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

  二○○七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四十三万余件各类文物中评出十八件“镇馆之宝”,这件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排名第二。

  步入“镇院之宝”展厅,这件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在灯光的映射下静穆优雅,无声地散发着历史的光亮。

  梅瓶小口、短颈、溜肩,肩以下修长,假圈足。通高41.7厘米,腹围68.4厘米,口径6.3厘米。坯体色白而坚致,瓶身分做两段,两段瓶身接胎处在距底21.5厘米处的表面隐有棱起一周。瓶盖作钏形,顶部有火焰钮高耸。器身裏外施白釉、釉层较薄,底面露胎。盖内亦未施釉。釉下用铜红料绘出装饰花纹。

  这件瓷瓶的装饰分为七层,最下一层是十瓣变体仰莲,二层是海水纹,再上画松竹梅图,佔到瓶身的三分之一,是装饰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是景德镇绘瓷美术家着力表现设计意图与主题思想的用心所在。肩腹之间饰以缠枝菊花,再上是捲草纹和如意纹。颈部画蕉叶纹一圈。七组花纹带繁密而张弛有度,各自比例匀称,主次清晰,线条流畅而富弹性,凝聚了製瓷艺人高超的匠心。

  考古专家说,瓶身所有装饰题材的选取,都是和各自所在的位置相呼应并和谐得体。瓶上所绘的枝、叶、茎、杆、花朵以及山石无一不是显现着它们自身本真的姿态,显露其自然本色的美。

  梅瓶为墓主人心爱之物

  墓主人宋琥是明朝“开国功臣”郓国公宋晟的次子。据史书记载,宋晟从小跟着父亲宋朝用,长兄宋国兴,投效“乡里壮士”朱元璋,并以“渡江”,“攻集庆”,“克徽宁、征关陕”,“镇凉州、破哈密”,“威著西鄙”深受朱元璋器重,封西宁侯。

  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宋晟在战争中站到了朱棣一边,於是朱棣对他很感激。宋晟奉诏归来,带次子宋琥到南京觐见朱棣。永乐元年(一四○三年)由明成祖朱棣主婚,将安成公主嫁给宋琥。宋晟去世后,宋琥承袭了西宁侯的爵位,又被赐前将军印去镇守甘肃,还曾在南京负责祭祀明孝陵的活动,宋氏家族在明初虽显赫一时,但荣华富贵并没有伴随宋琥的一生。永乐大帝驾崩后,到了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年),宋琥被礼部尚书以不恭之罪弹劾,被剥夺了爵位和俸禄。五年后,宋琥在鬱鬱不得志中去世,他的妻子安成公主,於十三年后在南京逝世,夫妻二人合葬於南京江宁的响龙山。

  由於明代早期定都金陵,生活在江苏的开国功臣和其他高官勳戚甚多,这些人的丧葬礼仪由中央控制,制度严格,因而表现出聚族而葬,葬地环境好,墓葬级别高、规模大、等级多、砌建精、随葬品丰富而豪华的特点。

  瓷器是明早期功臣贵族墓中的高档随葬品,考古研究人员认为:“宋琥被削去爵位后,按照规制,他是不能使用特别高规格的陪葬品的,在宋琥墓中,共出土了四十七件随葬品,除了这件梅瓶,大都是平常器物、有的是很小的明器。这件梅瓶应该是由皇帝赏赐给宋氏家族,为宋琥生前喜爱之物,死后便与他一起下葬了。”

  专家鉴定这件梅瓶为明代洪武官窰,但考古学界亦有不同论述。

  饰有松、竹、梅“岁寒三友”题材的景德镇瓷器,始於元代,盛行於明,主旨是寓意人的清高,坚定、骄傲、勇敢,不怕压,不畏难,不怯逆境,怡然自得,傲雪凌冰的品德操行。也有考古学者认为,这件宋琥墓出土的瓷瓶底层的莲瓣装饰,被画成近似古建筑物上的壶门样式,却是元、明两代青花和釉裏红瓷器上的主要装饰纹样。关於此瓶松、竹、梅装饰画,“中国陶瓷之父”陈万里先生进一步指出:“所画的松竹梅又与元代绘画的风格相似”。特别是梅花的枝老花大,圈点画萼,以及在根部衬以蕉石山坡,石用鈎边渲染,竹节注意上下连接,“上一笔两头放起,中间落下,如月少弯”。竹叶用笔“劲利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的画法,都是元代画家擅用的笔法。由於南京博物院藏的松竹梅瓶装饰画的风格与这些元代绘画特点又相彷彿,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件元代景德镇窰烧製的釉裏红瓷酒经瓶,是在明代宣德四年被置放於驸马都尉宋琥夫妇合葬墓中室的一件祭器。

  朱元璋偏爱釉裏红

  在元、明、清三代诸朝中,洪武官窰釉裏红最为丰富。装饰题材多见花卉纹,主要是採取折枝或缠枝形式表现的牡丹、莲花、茶花和扁菊花等,扁菊花尤为多见。其次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或竹石芭蕉、园林景致等题材。

  南京博物院这件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的七层装饰画,选材得体,主次分明,用笔纯熟,兼有丹青之妙。考古专家认为,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景德镇窰的绘瓷大师不是以水墨作画,而是用笔蘸着釉料来摹写敷彩,点染皴擦,功夫更是不易。他们是用铜红料为着色剂在胎上绘画,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度高的釉料在高温下用还原焰烧成的,这在中国陶瓷史上被称为“釉裏红”,它的发明是元代景德镇製瓷工匠们对人类物质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

  烧造釉裏红对窰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在1300度左右的窰火中进行,氧化铜在高温之下变成红色,烧製一件釉裏红瓷器非常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窰工才能掌握好火候。元代釉裏红处於初创时期,呈色不稳,表现为红料浓重,浅淡的较少,大都发色不準,红料浓重得趋灰,浅淡的趋绿,铜红料积聚处有爆釉现象。

  这件釉裏红梅瓶发色呈褐色。不过,考古专家认为,这件梅瓶,白釉发色油润,绘画生动自然,梅瓶盖上的花纹是红底白花,而瓶身主体纹样却是白底红花,瓶盖与瓶身形成了灵动的对比,使得整件梅瓶虽然花纹繁密,却不单调,视觉效果清逸雅致。

  据考古专家介绍,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常用红色表明正统,朱元璋生於安徽凤阳,在南方发迹,定都南京,在五行学说中,南方属火,以赤色为代表。朱元璋早年参加过红巾军,“朱”就是红色,“洪武”也与红谐音,因此朱元璋认为红色与自己命数相合,非常吉利,这些因素导致他对红色的格外偏好。朱元璋曾下令御窰厂大量烧製这种釉裏红瓷器,使釉裏红工艺在这一时期有了发展,但烧成率依旧很低。明代御窰厂规定,凡是烧得不好的瓷器,都要被砸碎掩埋,因此流传下来的完整器很少。

  由於明太祖朱元璋以红色为贵的礼制,在明代初期洪武年间,釉裏红曾被大量烧造,用作皇家御用瓷,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南京宋琥墓中出土的这件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也彰显了他不凡的高贵身份。

  御窰烧製用於赏赐

  明代瓷器考古是江苏在内地的一大优势。著名瓷器研究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直至目前,尚未发现带真正洪武官窰纪年款的瓷器实物。因此,在明代早期瓷器的研究中,洪武瓷器的真实面貌如何,仍是一桩正在探索的悬案。”从一三五六年三月,朱元璋进入南京城后,景德镇的製瓷业实际进入明代瓷史,但由於任何时代的文化艺术要形成自己的完整风格,都要经过一个从前代内涵到后代内涵的过渡阶段,而这个过渡阶段因为存在着亦此亦彼的特殊事象,恰恰构成了观察与研究中的盲点与难点。考古专家强调,洪武瓷器研究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便具有挑战性的学术价值。

  梅瓶是南京地区明墓中别具特色的随葬品,是明代製瓷业高度发达的代表性作品。这件明洪武釉裏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特别受人瞩目。考古专家认为,根据南京地区明代墓葬出土器物分析,梅瓶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主要用於开国功臣、皇族、拥有特殊权力的大臣或太监墓中。造型端莊优雅、纹饰构图精美的梅瓶之所以能构成一种丧葬制度,主要原因应是其具备较複杂的製作工艺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可能主要是由御窰烧製而用於赏赐或馈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