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北山堂惠泽留长

2018-11-28 03:16: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利荣森(左一)、林业强(右二)1982年於中大文物馆,其余二人为考古学家郑德坤(左二)及中大文物馆营休馆长屈志仁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共有四个展厅,平日展览循例佔用一间展厅,在2009年,有一个展览曾破格於文物馆全部四个展厅同时展出。何者能有如此气度?非利荣森创立之“北山堂”莫属。\大公报记者 黄 璇、李磊泽

  1971年中大文物馆成立伊始,利荣森即是文物馆的创建者及长期赞助人。据统计,中大文物馆一万余件藏品,单“北山堂”(Bei Shan Tang)历年捐赠者便有五千八百余项,即接近一半的藏品为利荣森所捐赠。

  利荣森祖籍广东新会,出生於香港著名的利氏家族,是利希慎的第四子。幼年在家中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为他奠定稳固的国学基础。及长,入读香港官立汉文中学,与是时香港名门子弟所兴之出洋留学不同,利荣森在旧北平燕京大学肄业,这也培养了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同校同学包括文物专家王世襄,作家、翻译学者宋淇以及大鉴藏家“暂得楼”主人胡惠春等。

  深厚的国学修养令利荣森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他的私人藏斋名为“北山堂”,斋名典出《列子.汤问》“北山愚公移山”故事。1957年利荣森加入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63年又与燕京学长胡惠春等在港创立文物收藏家协会“敏求精舍”,利氏曾任多年义务秘书和主席。1980年他担任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首任主席。1990年后期,他受邀出任水墨会名誉会长,倡议在香港建立水墨艺术馆。

  庋藏弥足珍贵

  北山堂的文物珍藏範围广泛,涵盖书画、碑帖、玉石、陶瓷、雕塑、文玩、竹刻及铜器等。利荣森晚年时最锺爱宋元明清名家书画及古代铭刻碑帖,展品中也以这些品类最精,其中不乏国宝级精品。如中大文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宋拓汉西嶽华山庙碑册”,此碑为隶书,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文字方整,运笔凝鍊,而结构紧密,波势挺拔有力,方正中寓变化;并且强调了每字中的抑扬和加强了波磔,更显出整体的莊严和雄伟,代表了东汉官方碑刻隶书中的官端正华美面貌。明嘉靖陕西大地震后,此石损毁失佚。现存原石拓本极罕,众所周知的有“长垣”、“华阴”、“四明”、“顺德”四本,四本之中,以文物馆藏本,捶拓年代最早,缺泐最少。

  “西汉肖形绿松石印”亦为利荣森惠赠中大文物馆的精品,其中龙纹的一面,中大文物馆将之选作为该馆馆徽。该印形体细小,直径只有1.4厘米,但公匠在坚硬的绿松石上雕刻细緻花文。此面龙纹兽昂首吐舌,头长二角,长颈带鬣,肩有长翼,尾分二歧,矫健灵动。北山堂藏青铜铭刻文物亦不少,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荣休馆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林业强教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越王者旨铜矛”。该藏品为战国早期直刺进攻性长兵器,此矛宽体狭刃,中脊起棱,圆銎。骹的正面有一半环形小繫,方便捆绳繫固。矛体中脊两侧铸有装饰性很重的鸟篆铭文:“戉(越)王者旨自乍(作)用矛”两行八字。按学者的考据,“者旨”应为越王勾践之子鼫与。

  北山堂的铭刻文物中,有不少竹木简,“松人”解除木牍,有绝对纪年可考,为东晋建兴二十八年(公元340年)之物。木牍作窄长方条形,正面上方先凸刻立人形象,后加墨绘线条。立人身穿袍褂,拱手作揖,腹部书“松人”二字。正面其余部位及背面、右侧面为均墨书长篇解除文字,内容及有关问题,已由饶宗颐教授详加考证。东汉魏晋时期,迷信鬼神,丧家常於墓中置解除文,或称镇墓文,目的是为死者解谪、为生人除殃。此木牍即属此类书有解除文字的早期道教文物。

  北山堂唐宋明清以来古书画精品甚多,其中的书法精品,已於2014年精选展出,并出版了三巨册学术图录。北山堂曾由美国购得一件元代倪瓒的书法诗文件卷,现藏於中大文物馆。林业强介绍:“倪瓒书法早年宗唐代欧阳询和褚遂良,深入魏晋,古雅姿媚之中有晋人法度。此卷共有诗劄八通,后有元明以来多人题跋,内容丰富,对倪瓒生平与艺术,以及明清收藏史均有重要价值。”

  林业强表示,利氏所藏绘画的研究和著录正在进行中,《石涛花果图册》可谓这批藏品中的表表者。此册全八页,八幅小品分别描绘梅竹、莲蓬、莲藕、枇杷、西瓜、百合、菱角、鸡头、柑橘、扁豆、葡萄,均是江南常见物品,造型稚拙,极富生活气息。“石涛艺术天赋甚高,传世画蹟不少,大部分为山水,而花果题材的作品则是晚年主要创作。”林教授称,大规模的展出,可望於不久的将来举行。

  视野放眼全球

  林业强与利荣森相交近四十年,曾获利荣森提携关怀,他回忆道:“我们大家都尊称利荣森为‘利公’。2007年他离世后,按遗愿,家族成立北山堂基金,将家中所存藏品全部纳进基金内,长期借存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以为教学、研究、出版、陈列之用。北山堂基金又延续利公遗愿,近年发展‘利荣森纪念交流计劃’、‘中国艺术博物馆论坛’和‘博物馆专业培训工作坊’,致力於中外博物馆交流及人才培训,为大学、博物馆、学校及非牟利机构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项目提供资助。”“利荣森纪念交流计劃”於2008年成立,以纪念利荣森推广中国艺术的毕生贡献。计劃资助博物馆专才及艺术史研究学者。获选的访问学人有机会参与展览筹办及研究工作,故宫博物院、香港文化博物馆、陜西历史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五十五间海内外博物馆参与该项计劃。

  利荣森的视野并非局限在香港一隅,更放眼中国,展望世界。除香港中文大学外,他是内地多所省市博物馆、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长期赞助人。早在1960年代,他捐赠一批重要的景教十字架予当时的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0年代末他为香港艺术馆购藏徐冰的大型装置作品《天书》提供配对资助。他还对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基建项目提供可观捐助。此外,亦曾捐助纽约的亚洲协会、大都会博物馆;三藩市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以及史丹福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等等;又赞助伦敦东方陶瓷学会原办事处的大部分翻新经费,而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前修缮工程,亦得其慷慨资助。“利公一直保留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而低调。他的捐赠均以堂号‘北山堂’名义为之。”

  利荣森一生,力之所及,赞助文化学术机构,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和维护千秋万世的文化大业,视为己任,丝毫不计较名利和回报。其胸襟、学养、风範和个人品味,皆为同辈和后来者的典範。利荣森自己也身体力行,终其一生,以北山愚公为表率。他对文化、文博、学术研究的支持,鞠躬尽瘁。利荣森更是谦厚长者,严於律己,宽以待人,提携后辈,关怀备至。林业强说:“本人有幸获识利荣森,并蒙提携指引工作将四十年,他的睿智、魅力、鼓励、忠告,更重要的是他的谦和、温厚、仁慈、无私和坚毅,使我永怀於心,无时或已。”

图片: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提供

(本系列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