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南博陶苑菁华呈现世情风貌

2019-03-27 03:17: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江苏古代文明展厅内展陈的陶俑

  以土烧製成的陶器,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手工艺製品,亦是人类最早的生活用具。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透过古代陶艺,可以直接感触到中华文明古国的时代精神。在南京博物院所拥有的四十三万余件(套)各类藏品中,中国古代陶艺数量庞大,品类繁多,集实用与美观於一体。西汉彩绘陶旗亭、六朝红陶飞鸟人物罐、南朝陶女俑,皆为古代不知名的雕塑艺术家们,以明快细腻的艺术手法塑造,所传递的古代建筑的法式、神话传说的附会、人物的装扮等,直接呈现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以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大公报记者 陈 旻 文、图

  一九七三年七月,江苏徐州北郊凤凰山西汉崖洞墓出土了一件罕见的彩绘陶旗亭,同时出土了陶女俑、陶罐、陶钵等文物三十余件。根据此规模中等的墓葬,考古学者推断,墓主人为一位男性中小官吏。

  此彩绘陶旗亭在考古发掘品种尚为初见,出土后立即引起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据南京博物院介绍,这件器物形状奇特:其外形似亭,但有楼,施彩绘装饰。器高二十四点五厘米、面宽十四点五厘米。亭作四方形,每面形式完全相同,其中部皆设有一长方形的门洞,大小相等,互相对称,但均未另设门扇。整个墙面绘涂灰色,隐约可见原有的彩绘装饰,可惜已剥落。门的两侧,各绘有站立的武士两人,皆头戴盔,身穿长袖宽衣,手持武器,双目炯炯有神,甚是威武。

  西汉彩绘陶旗亭 为罕见“市楼”

  由於武士眉、眼、鬚、嘴等细部都用墨线勾出,又填以红衣、黑盔,使个个武士形象生动逼真。门的上方挂有由朱红色填绘的连弧形垂幔。垂幔之上配置扁长方形,内雕菱纹装饰。四周长方形边框涂以白色,框内菱纹满填朱红色。文物专家认为,这种建筑装饰,应该是宋玉《楚辞.招魂》中所说的“网户朱缀,刻方连些”的具体形象。

  亭的顶部建筑为三属重簷,呈四阿式,由下而上,层层缩小,每层顶面皆塑有瓦脊和瓦垅,为瓦灰色。瓦当为圆形,涂红色颜料。整个建筑高度不一,底层较高,而第二层、第三层楼房部分较矮,室内面积小於底层,无窗,四壁敞开。从楼房的外墙所涂白色方框看,它亦与底层的灰墙有明显的区别。最高一层的顶部正脊,在其两端凿有小孔,可能是插旗杆的地方。文物专家表示,根据形制特征看,这件彩绘陶旗亭,无疑是件西汉时期的“市楼”模型。

  市楼,又称市亭,或称旗亭,是中国古代市井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楼是古代都市商业区内特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其建筑形式有似亭非亭的特点。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巩固和发展时期。由於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经“文景之治”,到武帝时,全国已出现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表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的局面。当时除了首都长安设有九市外,各郡邑亦都设市。

  文物专家说,这件徐州出土的西汉“彩绘陶旗亭”,屋顶正脊上原有两个小孔,可能就是竖旌旗,以作为开市或闭市的信号。从此意义上说,这件市楼,应属於旗亭(楼)建筑。为了便於“俯察百隧”,楼房作二层,即所谓“市楼皆重屋”,可以居高临下,极目远望,以观察、监督楼下四周的商贾买卖活动情况。文物专家强调,此西汉“彩绘陶旗亭”是目前唯一发现的“旗亭”实物,极为珍贵,它不仅证明西汉时代彭城(今徐州)商业发达的状况,而且为“旗亭”建筑的一种形式提供物证,弥补了文献记载的失缺。

  另据文物专家介绍,“旗亭”之所以不是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应与墓主的身份直接有关。这座墓葬中出土的三十余件随葬品,其中部分如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