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南溟奇甸”之““华光礁Ⅰ号”

2019-05-22 03:17: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敕曰:“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明代理学名臣丘濬依此作《南溟奇甸赋》,讚誉家乡的山川名胜与风土人情,让“南溟奇甸”成为海南的代称。朱元璋所讚海南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儿?广袤的南海水域,到底蕴藏着多少沉船宝藏?如今“南溟奇甸”的精华就珍藏在海南省博物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沙群岛的南宋沉船“华光礁Ⅰ号”。

  大公报记者 何玫 通讯员安莉报道

  八百年前的一个秋冬之交,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自福建泉州出发,向西南方向启航,行至西沙群岛附近不幸折戟沉沙,在海底沉睡了几百年。直至二十一世纪,这艘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沉船“华光礁Ⅰ号”─作为在我国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才被水下考古学家打捞出水,以它饱经沧桑的历史向人们讲述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故事。

  与“华光礁Ⅰ号”航海相关的最早纪录,莫过於一本历史典籍《汉书.地理志》,该书记载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行路线。海南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就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来往於广州、泉州、扬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风港和中转站。

  由此可见,南海自古就是中国连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道。“华光礁Ⅰ号”沉船所沉没的地点就位於海南西沙群岛中部靠南。在中国考古界,通常以地点来命名发现的文物遗存,“华光礁Ⅰ号”沉船,顾名思义,就是在西沙华光礁发现的第一艘沉船。

  水下考古提取船板5百多块

  海南省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钊自二〇〇五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海南从事水下文物的考古工作,亲历了“华光礁Ⅰ号”发掘、打捞、出水的全过程。“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是一九九六年由我国渔民发现的,随后曾多次遭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后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承担,调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建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分别於二〇〇七年三至五月和二〇〇八年十一至十二月实施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

  本次“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发掘,遵循考古工作规程要求进行,以中心凝结物为中心,共布置了五十个探方,总发掘面积约三百七十平方米。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米,船体残长二十米,宽约六米,舷深约三至四米,发现了十一个残留的隔舱,船体底层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在六十吨以上。考古工作者提取有编号的船板共五百一十一块,採集了散落的船板四十八块,此外还提取了近一百个样品,包括各部位的船板、艌料、珊瑚砂等,为日后船体的保护和复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密隔舱”流传至今

  李钊介绍,“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沉船遗址船内承载物的发掘和船体全面测绘;第二阶段为完成船体发掘,对船体构件进行编号测绘,分解提取运回海南省博物馆进行脱盐、脱硫保护处理,最终完成船体复原工作。

  “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是国家海疆考古“十一五”发展规劃中的重要实施项目之一,是我国在南海整体打捞的第一艘中国古代沉船。专家判断,这艘船是一艘“福船”。所谓“福船”是指南宋时期福建造的海船,与广东造的“广船”、浙江造的“浙船”并称为宋元时期三大海船。“福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船型。

  在沉船残骸中,十一个“水密隔舱”的痕迹让人惊奇。这是自唐代发明的一种造船技术,将船舱用木板分隔出多个密封舱,即使其中一两个密封舱不幸进水,也不至於沉船。这一技术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万余瓷器多自闽南民窰

  海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部主任包春磊告诉记者,由於“华光礁Ⅰ号”的船木在海水中浸泡了几百年,木材腐蚀严重,含水量高,饱水木质文物在进行长期保存前必须分几个阶段进行处理:第一段为船体构件的脱盐脱硫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为填充加固、脱水、乾燥、定型;第三阶段为船体复原。整个过程约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记者在採访中了解到,“华光礁Ⅰ号”出水的陶瓷主要是南宋时期的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另有少量景德镇青白瓷与龙泉窰青黄釉瓷,总计出水瓷器及各种文物达一万多件,材质上以出水青白瓷居多,主要纹饰有荷花、牡丹、缠枝花、折枝花以及吉祥文字(如“吉”、“大吉”)等,大都为产自闽南民窰的产品,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这些瓷器与福建、浙江等地的窰场标本做类比,可推断出大致的沉船年代为南宋时期。另外,船上的器物来源主要为福建,也可推测沉船的始发地应为泉州港;考古队员在华光礁的礁盘上仅发现了沉船的下部结构残骸,而上层甲板全无踪迹,可据此推断货船是在靠近华光礁处航行时,因操控失误而导致沉船。

  水下沉船实质上是人们在水下发现的最大文物,它既是所有水下古代船货的承载体,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船工艺及远洋航海技术的完整再现,其文物价值之高,提取及保护难度之强,都远远超出某个单件的文物。

  水下文化遗产大省

  海南是海洋大省,也是水下文化遗产大省。据考证,海南共有一百多处水下文化遗存,居全国之首,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岛附近。目前已成功出水的古代沉船“华光礁Ⅰ号”,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例。

  对於水下文物遗产,“原址保护”是最好的保护方法。目前海南水下文化遗存已有三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甘泉岛唐宋遗址、北礁沉船遗址、华光礁沉船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六处,分别是南沙洲沉船遗址、珊瑚岛沉船遗址、玉琢礁沉船遗址、浪花礁沉船遗址、甘泉岛永兴岛兄弟庙、永兴岛史迹等。现已选择西沙永乐环礁区域的珊瑚岛、甘泉岛等两处做了水下文物保护项目方案,谋劃建设甘泉岛唐宋遗址考古公园,探索实施珊瑚岛Ⅰ号沉船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