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千万毛中选一毫 百道工序成湖笔

2019-07-17 03:25: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水盆工凭肉眼於“千万毛中选一毫”

  文房四宝中,湖笔因“毛颖之技甲天下”、“紫毫之价如金贵”闻名全国。

浙江湖州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湖笔製作工艺在这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结合互联网、特色小镇等新形式进一步发展。\大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一生只做一道工序

  善琏湖笔厂厂长马志良一边带领记者参观湖笔製作流水线,一边介绍:“湖笔又称‘湖颖’,最大特点在‘颖’,就是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又透明的锋颖,业内称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对锋颖的讲究是湖笔在製作工艺上的一大特点,正是因为笔锋的作用,中国毛笔才可以在书画家笔下产生种种的变化。”

  善琏湖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为达到这一标準,从选料到成品,一般需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马志良告诉记者,一个合格的湖笔工人,掌握技艺需要数十年的经验。一道水盆工序,做了四、五年还只能算是新手,一般要做一、二十年才能上得了一个层次。

  他说:製作笔头是湖笔最重要的工序,完全要靠手工在水盆中操作,因此这道工序被称为“水盆”。“水盆”工首先要把羊毛放在水盆中湿水,然后用牛骨梳一遍遍地梳理,去掉羊毛中的羊绒,把一根根羊毛理顺,再一根根挑出没有毛锋的杂毛,因为只有有毛锋的羊毛才能做出湖笔的锋颖。一隻羊身上这样的毛并不是很多,要想做出一支好笔,就需要工人完全依靠肉眼在“千万毛中选一毫”,往往几隻羊身上的毛才能做成一支好的笔头。

  水盆工陈阿姨坐在工作台前正在挑选没有锋的羊毛,因为要用右手大拇指和刀片一起把杂毛夹掉,右手大拇指关节已经磨出厚厚的茧。她告诉记者,她做水盆工已经三十五年,製作湖笔是门技术活,需要拜师学艺,三年学徒,四年伴做才能出师,湖笔製作工一辈子就学其中的一道工序。

  文人墨客奉为精品

  善琏湖笔因其品质历来被文人墨客追捧,奉为精品,而如今借助着电商的发展,个性化定製湖笔成为了一种时尚,也让湖笔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在善琏湖笔街上,七百米长的街道两侧入驻了七十四家湖笔经营户,家家户户基本採用了“前店后坊”的模式,而且几乎每家都开设了电商平台。而且现在还接受网络定製,特别是胎髮笔定製的生意特别火爆。她说:“小孩子剃了胎髮后,家长们一方面为了留作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寄望以后孩子饱读诗书,就会在网上下单定做胎毛笔,还会要求在笔杆上刻上一些祝福的话。”

  近年来,为了振兴湖笔文化,善琏“湖笔小镇”入选浙江省首批三十七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湖笔一条街、湖笔博物馆、古镇风貌区等相继建成,配套的写生基地、文化园区、论坛基地、古玩交易市场也在密锣紧鼓筹建当中。同时,善琏湖笔厂作为典型代表,被重新规劃为旅遊工厂,遊客们沿着指定路线便可参观到湖笔製作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还能亲自体验製笔的过程。

  笔祖蒙恬製笔传说

  在湖州善琏,笔工们都尊蒙恬为笔祖,他的夫人卜香莲为笔娘娘,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曆九月十六和三月十六),当地笔工要在蒙公祠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

  相传,秦初年间,蒙恬落脚湖州善琏永欣寺,因救起落水姑娘卜香莲,二人渐生爱慕之情。一日,他在路上看见一撮山羊毛挂在树枝上便顺手折下,用一根丝线把山羊毛紮在枝条上,用水蘸了锅灰在白帛上写了几个字,感到比用刀刻字轻鬆许多,但因为羊毛上有油脂,很难落墨,写起来力不从心。

  蒙恬顺手将它搁在窗台上,不料用力过大,笔滚落掉进了窗外的石灰缸内沾满了石灰水。卜香莲拾起后赶紧用清水漂洗乾淨,又拔下髮髻上的铜簪将毛理顺弄直,拿进屋内蘸了些锅灰水来写,不料既流畅又顺手。蒙恬这才悟出了羊毛经石灰水浸过能剥去油脂的道理。

  之后蒙恬和卜香莲将笔杆的原料改成竹竿,还将毛笔头纳入竹管中,经过反覆实践,总结了一整套选料和製作技艺,还将製笔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湖笔由此而来。

  “三义四德”古法製笔

  湖笔之所以千百年长盛不衰,是因为在製作工艺中始终严格按照古法製作标準。古人将该标準总结为“三义四德”。

  “三义”指精、纯、美。“精”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等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以“千万毛中选一毫”的态度进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四德”为“尖、齐、圆、健”,笔锋尖如锥状不开叉,笔毛垂直整齐,散开后顶端平齐无参差,笔头浑圆匀称,不凹不凸,使书写收放自如,富有弹性,收笔后笔头恢复锥状如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