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瓷都文化/古树新花─景德镇瓷业撷英

2021-09-22 04:25: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陶艺珍品”四字篆书款五彩双凤牡丹纹建国瓷仿古瓷瓶。

  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产业,在建国之初即肩负着引领中国瓷业振兴的重大使命,陆续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批国营瓷厂,创建了如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这般陶瓷科研、创作机构,除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需及出口创汇之外,还承担起设计生产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宴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领导人用瓷等重要任务,留下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美陶瓷用瓷,为改革开放乃至新时代中国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丰碑。\彭晓云(文、图)

  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共江西浮梁地委受令,着手筹建中国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同年八月,在原江西瓷业公司门市部的基址上成立了首个地方国营製瓷企业||“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随后快速投入生产,持续发展。一九五二年,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建国瓷厂”,在有限的社会条件下,充分调度并整合了原料、设备、人力等资源,以机械化生产代替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手工制作,瓷业生产模式有了质的飞跃,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具体如以机械化球磨机代替传统的擂钵研磨釉彩,以练泥机代替人工练泥等。此外,瓷厂通过引进煤窰,以煤代柴,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

  工业化“十大瓷厂”

  一九五八年,建国瓷厂合并了以生产颜色釉见长的景德镇瓷厂、十九厂、星光瓷厂等公司,恢复了许多传统经典瓷器品种,具体如“陶艺珍品”四字篆书款五彩双凤牡丹纹仿古瓷瓶,延用了传统清康熙釉上五彩绘画工艺,颈部绘山石牡丹纹,牡丹施以红彩,肩部饰开光锦地绣球花纹,瓶身绘双凤相向,立于山石上。画面繁复绚丽、绘制考究,线条较康熙五彩略柔和,设色均匀、对比强烈,在继承传统五彩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发展。另如高温颜色釉如钧红、天青、鳝鱼黄、豇豆红釉等颜色釉品种,也在此时得到恢复与发展。

  与建国瓷厂同时期兴起的重要的国营瓷厂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红旗瓷厂、光明瓷厂、艺术瓷厂、雕塑瓷厂等,并称为景德镇“十大瓷厂”,产品特色各异。该批国营企业主要产品类型以日用瓷为主,如中西式餐具、茶具、咖啡具,文房用瓷如水盂、笔洗、笔筒,陈设瓷如陶瓷雕塑、瓷瓶、瓷板画,以及仿古瓷器等;另生产部分工业用瓷、洁卫用瓷等,极大地满足了建国初期国内市场的瓷器消费需求,并陆续接受海外生产订单,形成了出口创汇的一大特色。

  一九五二年,为配合国家重要庆典活动及外事接待工作,周恩来总理将新中国第一批国宴瓷设计与生产的工作,交由中国轻工业部承办,“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应运而生,负责该项目的具体督办事宜。委员会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任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枫和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张仃任副主任委员组成。同时,在景德镇成立了“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国宴瓷的设计与生产,由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祝大年教授带领学生张守智、齐国瑞、施于人、金宝陞等承担具体设计工作。

  “国宴瓷”融贯中西

  建国初期的国宴瓷器有中西式之分。一九五三年,通过对北京当时现有的重要国宴饭店的中西式餐具进行调研、测量、计算、分析,设计小组最终提出了一批设计方案,并从中选择了祝大年设计的青花斗彩缠枝牡丹纹餐具作为中式餐具样式,青花海棠纹餐具作为西式餐具样式。中餐具含大小餐盘、大中小型碗、碟、汤勺、汤盆、壶等,在圆器的内外壁口沿处饰青花缠枝纹装饰带,间有釉上红彩、绿彩牡丹,执壶造型以明代酒壶样式为原型,颈部绘一圈变形芭蕉二方连续纹,腹部桃形开光内饰青花五彩缠枝牡丹图案,装饰风格端庄典雅,参照了清雍正斗彩的艺术特色。西餐具除了折沿盘、碗、碟、勺、汤盆之外,增加了咖啡杯、奶缸等,均布以青花海棠纹边饰,融入清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色,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西餐宴会的使用特点,且延续了高雅的中国古典艺术风格,中西合璧,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瓷融贯中西的文化内涵。一九五三年,景德镇所製首批国宴用瓷正式烧製完成,共产三万馀件,由中南海怀仁堂从中挑选七千馀件作为国宴用瓷。

  之后,景德镇陆续承担类似的国宴用瓷设计生产,如一九七八年为配合在上海锦江饭店举办的外事接待活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集众製瓷名家之力,结合宴会餐饮特色,专门设计生产了一批迎宾宴会瓷,获得中外贵宾的一致赞誉。

  解放之后,如何设计出一系列既有别于旧时代传统样式,又简约实用且兼具美观的主席用瓷,逐渐提上日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简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承办,为毛泽东主席生产了一套美观实用的日用瓷。

  毛泽东主席独爱梅花,在《卜算子.咏梅》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颂扬梅花之娇俏风姿、铮铮傲骨,毛主席对梅花之喜爱不言而喻。因此,设计组将彭兆贤设计的“翠竹红梅”图案选定为其中一套设计方案,以没骨法于釉下绘红色花朵,间点缀墨枝翠竹,采用釉下彩装饰工艺。该种釉下彩红料因受窰温、窰内气氛等的影响较大,呈色稳定性较差,温度太高红色变浅,或至发白,若欠火候则红色偏紫,缺乏透亮,对烧成条件要求颇高。另选定由“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创立的“水点桃花”釉上彩装饰为主要元素,由其子刘平,以及外甥女徐亚凤共同承担绘制任务。“水点桃花”技法摒弃了传统粉彩设色勾线后填彩的方式,直接以玻璃白打底,再于其上加彩点染,笔意生动,颇具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花鸟作品之遗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由景德镇创作、生产,专供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使用的陈设、日用瓷也可谓是广义的“主席用瓷”,毛泽东主席常在此会见宾客、品茶小憩。届时,江西厅中央陈列“革命摇篮井冈山”瓷板画大屏风,由著名陶瓷艺术家王锡良领衔设计,“江西厅”内所用青花、粉彩茶具及陶瓷烟灰缸等均由景德镇提供,搭配庐山云雾茶、“井冈山”牌香烟,独具浓郁地方特色。

  科学化技艺传承

  中国古代对于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一般通过师徒相授心口相传,在长期的共同劳作中将独门绝技或秘方代代相继,这种较为保守、封闭的传统工艺传播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在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其不科学的一面日渐凸显。新中国成立后,对陶瓷人才的培养亟需突破传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镇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办科研院所,致力于传统技术科学化,理论与实践并举,培养了一批高精尖全面型瓷艺人才。其中轻工业部下属的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科研、创作机构之一,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陶瓷人才,传承与创新并举,至今仍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九五四年,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瓷器的产品质量、生产水准,景德镇成立了陶瓷试验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致力于新中国陶瓷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同时配合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生产任务等的落实。

  该所聚集了一批景德镇的陶瓷老艺术家,包括“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享誉“青花大王”之称的王步等,他们常前往外地考察学习,与傅抱石、关山月等交流互动、切磋技艺,不断开拓眼界;受中央美术学院祝大年、郑可、梅键鹰等的启发,跳出传统陶瓷艺术的窠臼,吸取青铜器、丝织品、玉器、漆器等传统器物的工艺特色,博采众长;另将粉彩、五彩、贴花、剪纸等多种传统工艺综合装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陶瓷作品。如王锡良的《采茶扑蝶》彩盘,潘庸秉的《白鸽》系列瓷板画等,均将现实题材融入陶瓷艺术,工艺技法力求推陈出新。

  (作者係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