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有料历史 > 正文

欧德礼的音乐梦

2020-07-15 04:2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55年1月国际钢琴家葛真(中)与欧德礼(左)和赵梅伯摄於璇宫戏院

  1952年璇宫戏院的落成并非偶然。这得从1933年第一代大会堂拆卸说起。旧大会堂建於1869年,由政府拨地,民间众筹建成。裏面有博物馆,以及一个569个座位的剧院。由於配合发展需要,该座两层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物1933年拆卸,部分地皮兴建滙丰银行总行(其余部分则在1947年建成毗邻的中国银行总行)。拆卸时政府应承社会团体将另觅地方兴建新大会堂,但因二战爆发而搁置。1950年代初民间要求兴建大会堂呼声再起,更成立压力团体,结果政府同意斥资二千万元填海兴建,1954年以模型征求意见、1957年动工、1962年完成,即现在位於中环的香港大会堂。

  欧德礼看準香港战后对娱乐、文化供求殷切,亦知悉政府即将改变一直以来“积极不干预”的文化政策,出资兴建大会堂。这位俄罗斯─犹太裔艺术经纪人早着先机,以31.95万港元买下地段,用一年多时间建构他的文化硬件:璇宫戏院。为此他不惜耗资200多万元,以最高标準构建他的艺术殿堂,例如委约1920年代承建半岛酒店的建筑商,以现代主义手法,塑造既艺术也注重功能的场馆。上文提到屋顶桁架的撑托,目的是让全院无柱视觉障碍,那是当时的首创,也可能是现在全世界唯一尚存完好的建筑。另外巨型外墙浮雕乃岭南派画家梅与天糅合中西文化而创作的《蝉迷董卓》,也是少有60多年任由风吹雨打、饱受风霜的艺术真迹。

  剧院内的设备同样美轮美奂。全院三万方尺富空间感,楼座设有1173个宽阔座位,以及后来加建的400个楼上“超等”座位,以及一个容纳120人的试映室。曾在裏面欣赏演出的陈达文形容步进剧院的感觉很好,空调注入香薰,灯光、装饰等内部设计和建筑均达国际水平,这样才配得起欧德礼要请来的国际级音乐家,也培养本地听众欣赏现场演出、购票习惯等。这对於1962年开幕的大会堂是非常重要的贡献。他认为欧德礼很聪明,以一天四场电影的收入,资助他的艺术文化活动,也不时举办公益筹款活动,这个模式让他不用政府一分一毫,引入世界级音乐家。

  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至1957年在璇宫演出的世界级音乐家包括钢琴家路易坚拿、梭罗门、朱理亚葛真、史密脱林、葛尔特,小提琴家斯特恩、大提琴家富尼尔、皮阿蒂高斯基、作曲家兼钢琴家布列顿和男高音皮雅斯、纽约大都会女高音海伦特劳贝尔、男高音理查塔克,美国西敏合唱团、维也纳儿童合唱团,以至爵士巨匠班尼古德曼及乐队、芭蕾舞、莎士比亚剧等。除了斯特恩外,以上大师大多只此一次访港演出,没有璇宫,恐怕连唯一一次都不可能。声乐教授赵梅伯有感而发在报章写道:“近年来香港,音乐水準提高了很多……欧德礼先生更功不可没。他两年来本着发展音乐运动的冒险精神和撒种工作的苦心,使香港这块荒芜地域更能接近世界乐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