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参观者在展览的敦煌莫高窟第二百八十五窟覆製洞窟内参观。\新华社
【编者按】
民间常言:六百年看北京,八千年看甘肃。那么,当中华文明的两座地标温柔对视,又会带来哪些惊鸿游龙般的心灵冲击?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正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左手牵着敦煌,右手揽着故宫,当游人穿行其间,再沉静的情绪也不能不被文明激荡的遒劲脉搏所挑动,再飘逸的神思也不能不被历历千年的悠悠深情所俘获。近日,大公报记者走进紫禁城,沉浸式地体验了这场文明特展。其间的奇珍异品、善本宝籍也将随着记者的文字徐徐地向您展开。
清秋时节,北京迎来了一场细雨。淋漓过后,宫墙在壮丽之外更多出几分妩媚,像是为迎接远客而特意盛装。顺着故宫城垛的石阶,记者来到午门展厅。“七十年再聚首”,一幅巨型展板提示着人们:一九五一年,这里曾经展出过莫高窟的国宝文物。这一次,是两座文化巨峰的二度聚首。\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文、图)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展出一百八十八件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三十五件,覆製彩塑六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覆制品七十馀幅,以及仿制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二十馀件。故宫同时展出了敦煌莫高窟第二百八十五窟、第二百八十窟和第三百二十窟三个覆製洞窟。
大漠出壁彩 丝路现皇城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丝路重华、万像人间、保护传承。走进第一单元,夹道而来的是两面黄土胚墙,上面的雕琢若隐若现,起伏迷离,但却可以瞬间将人带入漫漫丝路及大漠风烟之中。在古代,丝绸之路连接着多个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了不同国度和民族的聚居地。由此,丝路古道也成了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典范。这也正是第一单元“丝路重华”的要旨。
走进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域各国通使通商的长卷。长卷下方,则摆放着传马筒、牌饰和文牒等珍贵文物。一枚小小的汉简生动记录了汉代驿站用十八担粟(相当于四百八十六斤榖)来餵乌孙国使团的马。从粮食数量推测,这个乌孙使者团十分庞大。这是史籍上没有记载,却真实发生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故事。类似的汉简在展览中共有二十五件(套),比如迎天马简、大宛使者献驼简、折垣国贡狮简等,均生动反映了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交往。
真实的历史上,丝绸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横穿欧亚的丝绸之路不仅道路险阻、气候恶劣,而且有盗匪出没。壁画《商旅遇盗图》真实再现了古代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旅所面临的艰辛与危险。画面中,马背上用于运载货物的鞍架已被卸下。高鼻深目、鬚髯满腮的胡商,有的用葛布缠头,有的头戴粟特高尖顶白毡帽。面对持刀盗匪,他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保佑。
展厅里,记者还看到了从北朝到元代敦煌壁画中具代表性的画面。比如广为流传的“九色鹿”故事、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舍身饲虎”题材以及各种经变图。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娄婕曾评价:“这些壁画很多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标杆之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递变历程和脉络。”在历代艺术家的临摹作品中,敦煌文物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临摹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也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图中青山叠翠,细水蜿蜒,旅人们穿行在青山绿水间,深得田园诗意之妙。
石塔顶北斗 残像木尤珍
展场还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造型、色泽都让人眼前一亮。一件石塔藏品,乍一看体格不大,上半身有层层回纹,下半身刻有精致的文字。事实上,这件文物却大有来头。它的学名叫做高善穆石造像塔,造于公元四二八年。石塔采用了印度佛塔样式,基座八面分别刻有八卦图像,表示八个方位,开创了中国特有的八面佛塔先河,是最早的八卦实物资料之一。塔顶部还刻有北斗七星,表示塔寺坐北朝南的风水观念。
放置在石塔不远处的景教十字纹铜牌饰,也是文化交融的证物。它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北区,是一件佩戴的徽章。景教是唐代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里派,十字架牌饰是入教者信仰的标志。还有一组回鹘文木活字也值得一提。虽然史料中未发现回鹘文木活字的确切记载,但这组出土的木活字上有明显的墨迹,显然是用过的。专家研究后推测,这组木活字的年代应在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叶,早于德国古登堡使用金属活字两百年左右。
展厅里还有一尊木质的千手观音像。在敦煌壁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但是雕塑像却十分稀少,因此,这尊历经劫难幸存下来的木雕像,尽管已经面目残缺、手臂断失,但却十分珍贵。在这尊观音像不远,还展示了一组“佛像”,它们第一次将佛像的塑造过程完整呈现在观众眼前:先用当地原生木搭製骨架;然后用芨芨草或芦苇捆扎出人物结构,这样既省泥,又可以减轻原木立柱的负重;随后选用当地河床沉淀在表层的泥土,制作人物大样;最后再用土、砂、水混合而成的稠泥,加入麻筋或棉花,塑造人物细节,着色之后即大功告成。
现场还展示了几只唐代陶碗,碗内残留少量颜料,分别为红色、黄色、石青、石绿。它们出土于莫高窟前殿堂遗址,应是古代画工使用的调色碗。古代壁画绘制一般要经过起稿、着色、勾线等步骤,所使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石制作而成。这些经过岁月沉淀的调色碗充满温度,仿佛能让观众切近感受莫高窟营建者的匠人精神。
敬畏且“敦行” 历久而“故远”
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作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共同见证了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览第三单元“保护传承”分为故宫篇与敦煌篇,其中,故宫篇又分为紫禁初开、故宫新生、国宝永存、文脉赓续四部分,敦煌篇则分为风雨敦煌、历历新生、众心一念、生生不息等部分,以珍贵档案、影像、文献及文物为载体,选取两院遗产保护、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展现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研究、文化传承弘扬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
结尾一章亦正回应了展览之主题││“敦行故远”,虽然悠悠敦煌距今数千年,虽然北京与敦煌相距数千里,但在中华儿女“敦行之心”的保护下,中华文明一定可以“历久而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