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诗人余秀华:铁树开花 无端欢喜

2018-07-27 17:14:19 作者:刘蕊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余秀华穿着她从淘宝上淘来的v领连衣裙来到郑州松社书店,推介其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这是她第三次到郑州松社书店,虽然走起路来仍旧摇摇晃晃,但却走得很自信,看到满屋子的记者,她还笑着大声说道,"都是小孩子啊!"
 
2014年,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火遍大半个中国,以至于各路媒体和出版机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找她。在此之前,她仅仅是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一个村民,一个写诗的农妇,一个行动不便的脑瘫患者。2015年1月,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以火箭般速度出版。此后,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也陆续出版,总销量达40余万册。如今的余秀华已是名人,这次出版首部散文集,她穿越大半个中国去宣传去推介,尽管自称"累死了",但她的精神却是异常饱满,接受记者的提问时,"金句频出",还时不时地"调戏"下唯一的一名男记者。
 
记者:愿意跟记者聊天吗?
 
余秀华:你觉得你是在以记者的身份在跟我聊吗?把你当成小孩子,没有把你当作记者。对人的身份区分很模糊。
 
记者:记者写的关于您的稿子您会看吗?
 
余秀华:不看,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我不感兴趣。
 
记者:怎么会没兴趣呢?写的都是关于你的东西。
 
余秀华:我觉得那是你写的东西,记者问的问题,我说的并不是标准答案,所以他们写的我不关心。
 
记者:余老师,您是刚从香港书展回来?您这是第二次参加香港书展了吧?
 
余秀华:已经去过香港五次了。
 
记者:您对香港的印象怎么样?
 
余秀华:香港有山,我觉得有山的地方挺漂亮的,香港当然是个好地方。
 
记者:您的这本《无端欢喜》会考虑在港澳地方出繁体版的吗?
 
余秀华:没有意义,繁体版的买的人不是很多,其实都可以。我主要的任务是写作,至于出不出是另外一个问题。
 
记者:这本散文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创作的吗?
 
余秀华: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顺其自然。
 
记者:这些文章是你之前就写过的还是因为要准备出散文集才写的吗?余秀华:我从来没有为出书做过任何准备,也是从以前的文章中筛选集合起来出的一本书。
 
记者:这些散文是您在15年之后写的还是说包含一些以前的?
 
余秀华:基本上都是从2015到现在写的。因为前面写了很多,但是感觉写的不好。因为一个写作者都觉得自己以前写的不够好,就不会拿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被编辑筛选扔掉了。
 
记者:您觉得你后来的作品比大家刚认识您的时候的作品,是更好了还是说怎么样?
 
余秀华:之前不会比原来的差,这是我唯一能够肯定的事。我们大众对诗歌的审美和判断,或者是个体的差异,都是会有些先入为主的看法。他们觉得那些诗歌很有冲击力,有冲击力是好的,但我并不认为没有冲击力的诗歌就差,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击,会使诗和人都会变得温柔起来。
 
记者:您也觉得您自己变得温柔起来?
 
余秀华:我本来就温柔,就看你怎么对我。
 
记者:余老师,为什么给这本书起名叫《无端欢喜》?
 
余秀华:当时给书起名字,其实我觉得书里面的每一篇小文章都能给书起名字,但是他们说这样太随意,后来编辑看了文章发现都有心灵鸡汤的味道。《无端欢喜》我觉得这个名字跟文章会更加一致一点。
 
记者:那是不是可以说这篇文章次之前的作品要温柔许多?
 
余秀华:看你怎么读,其实之前的诗歌也是很温柔的。
 
记者:您遭受了婚姻的不幸和身体的残疾,但是您是怎么做到保持这样一个强大的精神?
 
余秀华:每个人的人生包括我自己的人生中的一些磨难都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就整天愁眉苦脸的生活,这样一辈子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身边的小幸福,小快乐,小小的事情,比如今天吃了一顿好的,我就很幸福。幸福就是这么产生的,并不是说生活状态产生幸福感,而是生活的细节带给你的幸福。除非你总是想着自己很宽泛的痛苦,刻意的排斥那些小幸福,这样的人也很少在意到别人对他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个人的人格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力把自己做成一个心理客观的人。何为客观,就是你知道我们人是客观悲哀的,不幸的,但是今天的一件小事让我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很幸福,很快乐。不能说只有这一件事让我很幸福,平常的生活还是让我开心不起来,那这样是找不到幸福的。所以人一定要客观的认识自己。
 
记者:余老师,您这样的精神来源于哪儿?
 
余秀华:我觉得所谓的精神,就是坚强,自强不息。活着试试看,精神是你生活里所有的习惯习性和视闻收入到你身上。是别人看你的时候觉得你有东西,但你不会一开始就自己注意在这方面。
 
记者:在你的诗歌和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您内心的壮阔,是一种非常强的精神力量。
 
余秀华:所谓的壮阔,也许是你看到的诗歌文字,文字不等于个人本身,文字是自由的,但是自由是相对的,如果文字都不能自由,那就不用写了。
 
记者:近两年您在全国奔波,这样的生活您喜欢吗?
 
余秀华:不能说喜欢或者不喜欢,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份我的工作,这份工作是可以拒绝的,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的把它们联系起来,这样是不对的。一定要客观,我是来者不拒,不负责,既来之则安之。
 
记者:您还开了微信公众号,是您自己去运作和回复吗?
 
余秀华:是我自己,但不是每天。想写就发一下。回复当然是我。
 
记者:您和网友之间,感觉是很认真的在对话?
 
余秀华:其实在后台骂我的人有很多,骂我的就放起来,当然有些还是会发布。对于骂我的那些人,不必理睬,有的人说他是个诗人,天天在我的公众号里推荐他的诗歌,还留言说我是中国诗歌最不要脸的女人,我就想为什么骂我还要推荐你的诗歌呢?
 
记者:您不在乎别人在论坛上骂你是吗?
 
余秀华:骂我能怎么办,我又不能真的打你,但是如果真的伤害到我了,我会去法院起诉
 
记者:我觉得相比您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您现在更张扬一些
 
余秀华:我一直都这么张扬。其实以前是有些观点不敢说,但是现在敢说了。什么是张扬,不能因为你觉得好,我觉得不好就是张扬,这个是毫无理由的判断,没有张扬的个性就没有诗人的存在。凭什么我不能去张扬?
 
记者:现在你对爱情的态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余秀华:做爱比爱情更实在点。
 
记者:您还会继续写爱情吗?
 
余秀华:会呀,因为有意淫就会有情诗,我觉得真的喜欢一个人,那是真的谨小慎微,非常胆怯。真的爱情并不是那么容易,也不要把所谓的喜欢还有欣赏都当做是爱情这样太宽泛。
 
记者: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喜欢的人,会考虑结婚吗?
 
余秀华:不结婚。
 
记者:一个人生活孤独吗?看您在村庄也不怎么跟别人交流?
 
余秀华:不孤独。现在你们也不太跟别人交流吧,每个人看手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没有交往的意义。
 
记者:会写小说吗?
 
余秀华:会呀,打算写悬疑杀人,借笔杀人,把那些不好的人或者事情通过笔写出来。
 
记者:都说这是一个散文没落的时代,您觉得呢?
 
余秀华:没落是正常的,所谓的没落,是散文越来越少。其实不是散文在没落,是文学在没落,其实我并不认为现在处于下坡状态,我觉得它是在一个很平整的发展道路上,发生了小幅度的下坡。不要那么悲观,我们身处其里,处于这个时代之中是看不清自身,也看不清我们周身的文学。
 
记者:您还会继续出散文吗?
 
余秀华:我觉得我下本书会这本书更好。
 
记者:为什么觉得您进步了呢?
 
余秀华:因为我一直在看书。但是现在看手机比较多,但是书本阅读要比手机要好得多。最近在搞活动,看人比较多。但是书永远比人好看,书要慢慢看。
 
记者:您在书上写的一句话,人的四分之一是阿Q,那剩下的四分之三是什么?
 
余秀华:剩下的四分之三是鲜明的自己,但是为什么要说四分之一是阿Q呢?我觉得人要有自嘲的精神,现代人需要这点精神。不自嘲,活得累,所以我现在就活的不那么轻松。
 
记者:如果拿植物比喻您,您觉得什么样的植物像您?
 
余秀华:我觉得铁树吧,铁树开花!
 
记者:父母和子女之间都会有代沟,您和您的儿子之间的相处是怎么样的?
 
余秀华:父母和孩子之间有鸿沟,每个人的相处都有自己的问题。我和我儿子之间,有什么说什么,对于儿子,我不需要操心过多,我现在就是努力为儿子买个房子,其他的没有要求。
 
记者:您对文艺作品有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余秀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诗歌的好坏是由读者决定的,但是基本的标准要文字恰当。
 
记者:您会刻意迎合读者吗?
 
余秀华:我也想啊,但是没有办法迎合,一首诗歌,每个人的喜好憎恶都不相同,讨好一个人简单,但是永远无法讨好一群人。
 
记者:您喜欢喝酒?
 
余秀华:我喜欢研究怎么能喝醉,如果没喝醉感觉对不起粮食,也会对很多人愧疚。心情好的时候千杯不醉,没有喝醉就觉得是买了假酒。
 
记者:您觉得活着糊涂点儿好吗?
 
余秀华:我觉得糊涂点儿好,因为太明白,所以活的并不太如意。明白了就会担心害怕。
 
记者:您会想做一名背包客吗?
 
余秀华:我不愿意一个人出行,但是又不想跟小鲜肉一起,不做亏本的生意。也不想走路,现在各个地方也都是统一化,千篇一律的毫无新意。但是如果在海边,森林里,也是不错的。
 
记者:如果遇到了一个这样的环境,您愿意去那居住吗?
 
余秀华:我不想换地方,我喜欢呆在我现在住的农村。
责任编辑:史亚会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