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以弗所古城
古萨达斯(Kuşadasi)是土耳其艾登省内,位於爱琴海海岸的一个海港,邮轮旅客川流不息。我们遊览以弗所古城当天,举目之处便尽是邮轮的旅客团队。
古萨达斯在土耳其语是“鸟岛”的意思。“kuş”是鸟,而“ada”就是岛。原因是这个半岛的形状恍如一隻鸟的头部。可惜当天只是匆匆过客,没有时间一睹这个鸟岛的丰采。不过,漫步以弗所古城期间,遇上这次行程中难得的好天气,总算惬意,但遊走古城巷弄之际,抚今追昔,却又不无感慨。
以弗所(Ephesus)古城在罗马时期是商业和宗教重镇,也是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省的首都,亦即《圣经》中〈以弗所书〉所指“圣灵居住的所在。”事实是,经罗马教廷确认,圣母玛利亚在以弗所旁边的夜莺山安度晚年,如今教徒和遊客均络绎於途,上山朝圣。
这座希腊古城约在西元前一千年由爱奥尼亚人(Ionians)兴建。当时爱奥尼亚人在安德洛克勒斯(Androkles)的带领下,从希腊中部迁居安纳托利亚西部沿海地区,定都以弗所,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广泛採用柱式架构,配以大量雕塑和壁画。
爱奥尼亚人在哲学、地理、历史、建筑、雕塑等领域均有杰出成就,希腊建筑的其中一项特色爱奥尼柱式便因而得名。眼前的古城遗址仍可清晰看到不少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的遗蹟,是少有同时可以看到这三大建筑特色的古城遗址。
根据导遊的解说,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多立克柱式的柱头没有装饰,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则用毛莨叶图案作装饰,看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细看之下,科林斯柱式最为纤细,爱奥尼柱式稍粗但仍见秀美,多立克柱式则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
当日天朗气清,仰观毗邻以弗所古城的夜莺山,心裏头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敬意。而步入古城的当儿,抢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些已剩下残垣的柱廊,柱廊内满目皆是断裂的柱式和精美的柱头雕刻。
有柱廊的地方,亦必定建有上盖。遥想当年盛世,在那一列柱廊上盖底下,人如潮湧,冠盖云集,是何等的繁华。如今眼下,纵使遊人如鲫,却仍隐隐透出一股淒清的氛围,为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城平添一丝落寞的感觉。
根据历史,西元前七世纪,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攻克以弗所,焚毁整个城市。西元前六世纪,吕底亚国王克罗伊芳斯(Croesus)率军拿下以弗所以后,下令重建。其后波斯人灭了吕底亚王国,但继续扩建以弗所,这时更疏浚港口,开闢了自以弗所经吕底亚旧都萨迪斯至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首都苏萨(Susa)的商路。
西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安纳托利亚,刺激了以弗所城的商业,其部下将领利希马科斯(Lysimachos)驻守以弗所,颁布鼓励贸易的法令,使这座古城成为爱琴海东岸的贸易中心,并同时在城的周边兴建防禦工事。就在这个时期,城内兴建了大剧场和竞技场,反映当年由於商旅贸易兴盛,人民富裕起来以后开始追求生活质素的提升。
然而,历史的逆流也没有忘记以弗所,这座城一度毁於大地震,其后由罗马帝国重建,城区主要建筑的风格亦因而由希腊特色转变为罗马特色。事实上,以弗所经历了希腊和罗马两大文化的洗炼,可以说是两者的混合体。
直至西元一零九零年,以弗所被突厥佔领,但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遗蹟得到了保护。鄂图曼帝国时期更展开了对遗蹟的研究。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弗所正式列作旅遊景点。旅遊收入当然可观,而慕名前来参观的亦不乏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全家。
罗马时期可以说是以弗所的黄金时期,当时以弗所东罗马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城内图书馆、大剧场、议事厅、市集、寺庙、钱莊、医院、运动场、澡堂、卫生间、妓院一应俱全。可见当时的城市规劃并不简单。
导遊指示昔日医院所在,那代表医疗的蛇形标志至今犹存。医院旁边便是藥剂部,足见当时的以弗所城不独拥有高度文明,而且医藥分家。可以想像当年医师在医院诊治病人,而藥剂师则调配藥物,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的情景。导遊还特别介绍了一个不甚显眼的女神像,还说我们不一定认得她的样子和造型,但必定知道她的名字:“Nike”。也就是胜利女神。
这裏的大剧场坐落於大理石街的尽头,是土耳其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罗马剧场。大剧场依山而建,超过一百八十度的扇形舞台可以容纳二万五千名观众。相对而言,巴格门古城那个能容纳一万人的剧场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以弗所这个大剧场,现在仍在服役,老牌歌星艾顿莊(Elton John)便曾在此举行演唱会。
巴格门古城拥有当时世界第二大的图书馆,以弗所亦不遑多让,它的塞尔瑟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简直是以弗所古城的地标。图书馆现已不存在,只剩下正门的墙垣,其慑人气势不减当年。墙上四尊女神雕像,分别代表善良、思想、知识和智慧,可惜部分已遭破坏。
跟随导遊漫步大理石街之际,右边神庙留下蛇髮女妖的头像,左边的高尚住宅区则隐约呈现当年的豪华,屋前的马赛克地砖色彩缤丽,但遊人不得践踏,野猫除外。导遊特别指出,豪宅内是不设卫生间的,因为当时城内的人都到公众卫生间和公众澡堂。这个公众卫生间更是参观以弗所古城不容错过的景点,由於遊人众多,参观这个卫生间往往需要轮候半小时或以上,而且只许前进,不得逗留。
卫生间当然不是使用抽水马桶,而是活水马桶。卫生间的设计恍似一排排的石椅,但石上凿有马桶形的洞,石下有活水不停流动,在冲走排泄物之余,卫生间亦不会留下臭味。至於完事后的清洁问题,更是令人讚赏不已。当年没有卫生纸,而是引活水作清洁之用。在马桶前,伸手可及之处,便有活水流。这种以水清洁的传统,至今犹在。土耳其酒店的卫生间,除了供应卫生纸,马桶内也有一个出水口,专门供大解后作清洗之用。
由於是航运枢纽,不少水手会进城解决生理需要,城内因而也设有妓院,而且还有广告路牌。参观过卫生间以后,导遊便带我们近距离观看这个广告。那是刻在地砖上的图画,一隻足印,足印上面分别有心型图案和女神像。原来那个足印另有玄机。
假如男士的脚比那个足印大,便可以按心型图案指示的方向,前往妓院寻欢,但如果小於足印,便应依循女神像的方向前往图书馆。用意是不鼓励未成年少年往妓院,可谓想得周到。然而,据导遊所说,图书馆内是有秘密通道通往妓院的,故此,当年不少跟太太声称前往图书馆的先生们,不知到底有多少经秘道往妓院去了。
从大理石道回转入口处的时候,又一次经过大力神海格力斯(Hercules)的塑像。大力神扼死狮子的英勇形象,如今只供遊人拍照。他迎送过无数的遊人,也见证了无常的历史洪流。与他擦身而过之际,脑海浮起他以神力打通直布罗陀海峡的画面。
我们回到胜利女神像的时候,又再嗅到当年医院的气味。
.曾伟强
香港诗人,作家。著有《想飞》、《蓝巴勒随笔》、《吐露港的星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