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邀请李白任丝路文化大使

2018-10-28 03:16: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李白诗国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碎叶城出发漫遊,丝路也是诗路,李白一众清歌妙舞的亦仙亦人,时而与希腊酒神戴奥尼息斯狂欢畅饮,时而与德国乐圣贝多芬曼声合演《月光奏鸣曲》。/黄维樑 文、图

  江油李白故居.绵阳王蒙新馆

  十月下旬,一个名为“一带一路李白文化高端论坛”的盛大研讨会,将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举行,名称甚富时代感。序属金秋,筹办会议诸君盛情相邀,好像诗仙在天上白玉楼也发出邀请,许以良辰美景,还有好友相招,我能不应约?筹办者命题嘱稿,要我就西方学者的李白研究作一报告,我遵命。为了写报告,我必须付出相当的心智劳动,好在我的劳动会有回报。现在江油市的李白故居风景名胜区,颇为引起我观光的兴趣,很想一睹其新貌。

  十多年前我有江油之旅,参观过“李白祠”,只觉其简陋粗糙。祠内李白的塑像,既无好形,也缺丰神;既没有文雅的诗人气质,也没有飘逸的谪仙风仪。山东济南市区的泉城广场,有十二尊山东文化名人铜像;贵州茅台镇的酒博物馆有历代酒仙、酒贤的雕塑。李白祠的李白塑像,与两地的古人造像相比,我只能说没有可比性。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李白故居各建筑毁损非常严重。经过重建,三年后开放参观,一年后获评为“4A级旅遊景区”。对景区的翻新和扩充,我有很大的期待,很想看看中国的大诗人,是否得到应有的大礼遇。

  江油之行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它邻近的绵阳市,那裏有一座“王蒙文学艺术馆”。从介绍文字看来,此馆藏品非常丰富。该馆对王蒙文学生涯的展示,分阶段,分主题。若干展品有远大的宗旨,就是“让观众的生活态度更正面、更积极;像王蒙先生那样,活出滋味,活出趣味,活出自信、活出健康、清明和美丽!”《文心雕龙.原道》说:“文之为德也大矣?”王蒙馆的这个主题,正是对“文德”极好的发挥。王蒙文学艺术馆在2014年5月开馆,当年我收到出席仪式的邀请,因为教学事忙,未能赴会,曾撰一对联为贺:

  李白故居诗杰名高皎月

  王蒙新馆文豪光溢绵阳

  厚古薄今的人,一定认为我这副对联不“配对”;如果和杜甫一样“不薄今人爱古人”,则可能认为“故乡”对“新馆”、“诗杰”对“文豪”、“皎月”对“绵阳”尚算稳妥。我认为以文豪称王蒙,并没有使文学评价发生“通货膨胀”。对参观王蒙馆,我一样有很大的期待。一个旅程而可以参观故居和新馆,可谓“增值”,可谓“plus”。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术界没有免费的招待。於是对着一堆中典西册,博学(尽量地和相对地)、审问、慎思、明辨,并“笃行”──“笃”键盘,作敲打苦和敲打乐,终於完成了提交江油金秋之会的文章。

  伟大的《静夜思》.好逸不仁的李白

  英美学者怎样看李白呢?美国耶鲁米.锡屯(Jerome P. Seaton)教授的《明月白云:李白诗选》(编者註:英文版书名《Bright Moon, White Clouds:Selected Poems of Li Po》)一书,对诗仙的描写最为生动:“李白身体无比硕大”,是“a physical giant”,即“巨人”。锡屯有点八卦,说“李白离过三次婚”。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高力士脱靴故事,作者当然不会放过,而且“加盐加醋”,说李白往见皇上时,“踏着满靴的驴粪便、马粪便,大摇大摆走入宫殿”。为了使美国读者容易体会,锡屯教授把李白说成“喝醉酒的美国西部牛仔兼剑侠”,其原文为“cowboy-swordsman”。锡屯又说:英国一小说家滑稽突梯小说《汤姆琼斯》(Tom Jones)改编的经典式电影,有僕人协助主角脱靴的一幕;读者观看这一幕,就可想到李白由高力士脱靴的情景。锡屯真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加以比照,让西方读者较为容易明白这“异国情调”。

  锡屯盛讚李白写友谊的诗,其诗“展现出人类最为可贵的感情”。李白友谊诗之多,在其作品中所佔的比例,“会让我们所有西方人都惊讶”。作者又认为,李白的诗,深含哲理,他“直接而严肃地探讨‘生命’”。谈到李白的哲理,锡屯顺便为中国的哲学辩护。锡屯极其推崇李白《静夜思》一诗,对此诗他别致地翻译,详细地解说,指出“在世界的所有文化和语言中,最多人知道的诗,无过於这首《静夜思》”。前面我说他“加盐加醋”述“脱靴”,对於《静夜思》他则加意加象来翻译“故乡”:“低头思故乡”的所思,是有“青青的草”。由此翻译,读者很可能联想到一首美国现代民歌,名为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一般翻译为《故园草青青》),这样,阅读的趣味就加强了。锡屯极为推崇《静夜思》,多次用“伟大”(great)形容它。

  这位学者是性情中人,他提到恩师柳无忌,还加上一句:柳无忌的父亲柳亚子是毛主席的诗学老师。这篇《静夜思》“笺註”的最后几句是:“至於我,我是快乐的;在我生日之前的一个星期,大鹏鸟从小小的四行诗(quatrain)飞起来。最起码,在秋天将来临之时,我的心感到轻快一些。”四季中的秋天,也就是人生的秋天;锡屯是中国文学教授,洞明此理,深感其情。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Arthur Waley)《李白的诗歌与生平》对李白的恶评,我读来大感惊讶。且听他怎样为谪仙“盖棺”:他是个醉酒鬼,“对一般庶民所受的痛苦,几乎完全不关心;而正因为如此,这一代的中国人,也就和他保持距离了”。韦利指出,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我们看到诗中的李白,是如此“自吹自擂、麻木不仁、耽於逸乐、不负责任、虚假失真”。这裏的指控严重,我抄录韦利原文以存其真:“He appears in his Works as boastful, callous, dissipated, irresponsible and untruthful.”关於李白的品格,韦利还说:“李白声称自己有个好品质,就是慷慨大方。然而,这是他自说自话;即使所说属实,其慷慨大方的受益者,似乎都是那些最不需要得到帮忙的人。”这裏没有篇幅和韦利先生争论。

  美国有学者以李白为题材撰写博士论文,其中方葆珍(Paula M. Varsano)《追寻谪仙:李白诗及其历代评价》一书,乃由其“博论”增益修饰而成,成书经过既艰辛又感人。她“上穷碧落”寻访李白踪迹,包括在安徽贵池所作的“田野调查”。当地居民礼待“贵宾”,又劝酒又吟诗,使她也得硬着头皮用诗述怀──她写出了一首“近似唐诗”的诗。

  邀请李白任丝路文化大使

  上面只是我报告的一些鳞爪。推崇李白的英美学者固然有,但就我所知,没有人把李白或杜甫的文学成就与西方的文学“巨星”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唐代韩愈称讚李杜,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文章的光焰,中华民族都希望能从东方远射到西方,让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柔软而又强劲地广播。诗入乐而成歌,是传播的美丽方式。要中国的诗歌文化外传广远,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提高到可与英语并排的水平,那就真是歌声添上翅膀了。李白这位酒仙被贬下凡,凡间“逆旅”告终,离世上天;天上星云浑沌,李白现在哪裏?方葆珍“追寻谪仙”,余光中比她更早“寻李白”。谪仙在哪裏呢?余光中把酒杯旋成飞碟,把李白“接……回传说裏”。

  《文心雕龙.神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让我们“神思”一番。李白经过可爱的“故乡水”,回到故乡江油─江油如果变成江酒,青莲居士可要成为永久居民了!从江油出发,招来长安的胡姬,引来敦煌的飞天,一起飘逸到出生地的丝路重镇碎叶城。诗仙不再叹息《行路难》,因为现在是有高铁、高速公路和高空飞机“三高”的“行路易”时代。懂胡语能歌善舞的谪仙,“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当翰林学士,就来当“丝路”以至“一带一路”的文化大使吧!

  从碎叶城出发漫遊,丝路也是诗路(粤语丝、诗同音),李白一众清歌妙舞的亦仙亦人,时而与希腊酒神戴奥尼息斯狂欢畅饮,时而与德国乐圣贝多芬曼声合演《月光奏鸣曲》,文化互通,快乐共享;就这样伴着唐音宋韵、蜀调吴腔、英语法文,把你这诗仙、你的仰慕者杜甫、你的乡亲苏轼、戏你寻你念你那《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中国诗歌传播广远,和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叶慈的诗歌一样,传遍天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