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赴印度开国际笔会拾掇/廖书兰

2018-11-25 03:16: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作者(中)香港笔会挑选了一棵绿油油的小树,由几位大学生帮忙挖土、栽树和浇水,希望小树苗能茁壮成长,将来长成一棵大树

  今年,国际笔会(pen international)第八十四届年会在印度普纳(pune)举行,那儿距孟买二百公里。主办方是新成立的南印度笔会中心,早在三个月前,就通知各国笔会中心提供诗稿,承诺稿件将被翻译为印度文,结集出书,并安排印度广播公司替诗人做专访和录音播出。赴会的我心头充满着朝圣般的虔诚,因为我信奉佛教,一直嚮往古印度文明。同时,我也冷静地做好万全準备,带齐了防患未然的藥品。

  九月二十五日是第八十四届年会开幕式,会议主题是“真理、自由与多元”。总会秘书长卡尔斯.童奈尔(Carles Torner)、会长克莱门特(Jennifer Clement)主持大会开幕仪式,来自世界各国的笔会中心(centre)近二百位会员代表参加。东道主南印度笔会中心上午举行授书仪式,将《甘地传记》授予各国笔会的会长,我作为香港中国笔会会长也上台获赠一本。

  下午全体与会者到印度国父甘地与甘地夫人墓,举行致敬仪式。总会长克莱门特遵照印度礼仪,为甘地与甘地夫人之墓献上玉兰花瓣。晚上我们来到一个大会堂听纪念甘地的演讲会,大会主席讲述甘地的一生,他如何为印度争取自由与民主。其间我见到一些当地印度人数度落泪,拍手叫好!若干人几次站起身,语带哽咽的回应!场面十分感人,可见甘地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是如何的神圣伟大!

  为期一周的笔会活动安排得紧凑且多彩多姿,其中之一的重头戏是到普纳大学植树。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在校园内的国际语言公园区,主办方安排每个笔会中心种植一棵树苗,寓意多元的语言文化共生互存,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校方更设计在一块约两米长一米半宽的白色画板,签上我们每一个笔会中心和参加者的名字。全场共种植了一百多棵小树,代表了一百多个国家的笔会中心,热闹纷繁的植树场景,令每一个人都欣感兴奋,我为“香港中国笔会”挑选了一棵绿油油的小树苗,由几位大学男生帮我挖土、栽树和浇水,希望小树苗能茁壮成长,将来长成一棵大树。

  国际语言园区象征世界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每一棵树代表一种语言,日后每一棵树都将配有录音,当人们走到每一棵树前,录音就立刻以这棵树所代表的国家语言说话。普纳大学校方说,他们会细心保护好这一大片绿树园区,将来当我们再访印度,到普纳大学走一走,那个时候,这些小树一定长高了,可能已经超过我们的身高。

  植树活动结束以后,主办方安排我们分组访问几间学校,与学生进行文学交流。我们每一位作家都被邀请到讲台上发表英语讲话,而我选择用普通话朗诵我的诗,并请那位教授用印度语朗诵,那是在三个月前他已将我的诗作译成了印度文的学者。学生的反应很热烈,认为我的普通话朗诵,虽然他们听不懂,但觉得像音乐一样跌宕有致;而通过印度语的朗诵,他们明白了我诗作的含意。当我们离去时,学生们不断找我合影。於是,在各各不同的手机上,我看见了自己:一个东亚人处在一群南亚人中间,面孔显得特别白皙而秀气。这一刻,我懂了,在诗的世界裏头没有地域疆界,读诗也即是读人。诗言志,每一首诗都情感从心胸中喷薄而出,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

  当天活动还有一个节目,我们要步行一段路,沿途有盛大的欢迎仪式,一队队学生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井然有序,但五彩缤纷、热闹不凡,鲜艳夺目的街景象似巴西嘉年华会一样。男男女女纷纷用他们的语言向我们表示问候,虽然听不懂,但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女孩子们在我们额头点上了朱砂红,并在每一个人身上撒上金色的粉末,以示欢迎与祝福。

  九月三十日在闭幕式之前,大会安排朗诵各国诗人的代表作品,我的诗作由大会主席在台上以印度语朗诵,获得全场如雷的掌声。无疑,这是对诗人的肯定,对翻译的肯定,以及对我华文的肯定!当然也是给大会主席的喝彩!

  但是,此次远赴印度开会也有不愉快的经验,令我不吐不快。话说当我抵达开会现场时,见到香港英文笔会成员,他强制“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放弃会员资格,并怂慂总会取消我会法定地位。

  屈指一算,香港英文笔会二○一六年十一月才成立,至开会当日成立还不到两年,却想成为香港笔会的唯一代表。看到对方咄咄逼人的气势,一手指着我的鼻子,一手拍着桌子,连珠炮式地数落本会的种种“不是”,一面又说,他们笔会是如何如何为香港做了多少事,应该由他们代表香港笔会。

  终於,我在他们网站上看到了“自我介绍”,原来竟抹去我会的存在事实,窃用了我会的历史沿革,写成了他们笔会的背景。我不禁想,国际笔会宗旨的民主、自由、公平和正义,哪裏去了?偷换概念竟也可以理直气壮。真令人啼笑皆非,更匪夷所思。事实上,我会在香港成立已六十四年之久,简称“香港笔会”(Hong Kong PEN),逾一甲子的名号在香港社会一直行之有效!历史就是历史,有图有真相,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随便蒙骗过关,以假乱真的。

  国际笔会第八十四届年会结束了。我虽然觉得疲累,但感到此行收穫丰富。不由想起当日从香港取道新德里转抵普纳机场时的情形,彷彿是昨日重现:晚间八点多抵达,放眼机场外,几棵树,数点灯光,一条老狗,不像机场倒像是邻家花园。

  我由普纳飞新德里,由於等待转机飞回香港的时间尚有十一个小时,我僱了一位导遊带我进入了市区遊览观光。我看见大街小巷许多的牛隻,有白牛黑牛黄牛,有的站在路中心摆姿势,所有的车辆必须停下来,不按喇叭,不赶牠走,只能停下来等待牛隻自动离去,有的牛在垃圾堆裏找食物吃。我为了想打破在车内等待的停滞空气,无聊地问了司机,“牛肉很好吃,你们吃牛肉吗?”只见他回头狠狠的瞪了我两眼说,“牛是我们的保护神!是圣牛!不能吃!”他还骄傲的宣称,“印度的牛比人还要多!”哦!这就是天生天养,自由繁殖的印度牛?

  两个古老的大国,细微处立见真章。哦,再见了,印度!再见了,牛的天堂!

  .廖书兰

  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会长,亚洲华文作家协会香港分会会长,香港新界乡议局议员。曾获广兴文教基金会奖学金,其书《黄花岗外》获中华侨联文教基金会华文著述奖。新诗《海恋》、《春天来了》曾入选香港学校朗诵节诵材。著有《被忽略的主角》、《黄花岗外》、《烟雨十八伴》、《书兰中英短诗选》、《放飞月亮》等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