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女主角佩佩在片中有着友情、爱情相互交织的青春期烦恼
【大公报讯】记者熊君慧、实习记者胡永爱报道:近日,讲述深港两地跨境上学的少女的青春片——《过春天》,在第四十三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了香港首映。映后很多香港观众表示,多年没有看到这类发生在深圳、香港两地的电影,题材很吸引人,也很写实。《过春天》将於五月九日在香港上映。
电影《过春天》此前已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与荣誉,包括:入围第四十三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第六十九届柏林电影节、第十三届亚洲电影大奖和第十四届大阪亚洲电影节等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
深港题材展现时代变迁
九十年代随父母来到深圳的白雪,对於深圳、香港都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我对这两个城市都是怀着一种悲悯情绪的。因为这样的情感,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呈现出来的东西也是温柔的,不愿意把电影中人物逼到很不堪的境地。”
《过春天》讲述了“跨境学童”——十六岁少女佩佩青春期发生的故事,香港上学,深圳生活,特殊的“单非家庭”(即父母中有一方不是香港居民),青春的年龄,闺密的约定,懵懂的感情,让年少的佩佩选择成为了深港两地贩运手机的“水客”,经历了一段冒险故事。
二○一五年接触到“跨境学童”题材时,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白雪,判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白雪认为,在女主角佩佩身上,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性和多重的衝突。每天往返於两地的跨境上学,是不常见的事情,可以展示题材的独特性;而从情感角度上又具有普遍性,无论是来深圳工作的人还是“北漂”,或者是从小在异国成长的中国人,在目前城市化进程中,身份认同是每一个人都关注且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我觉得从各个层面,这个故事、这群人都值得被记录,具有一定文献意义,甚至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无关票房和奖项,希望它可以成为被时间留下来的一部电影。”
称讚香港团队专业有序
《过春天》开拍前,白雪做了两年的调研,多次往返深圳香港两地进行走访,最终写下了两万多字的採访记录。电影中有一个角色——花姐,手机走私团夥的头目,虽然只是配角,但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白雪讲到花姐这个人物的灵感来源时说,调研期间她在上水偶然看到一个小店舖,有一个留着紫色短髮的中年女人,身边围绕着一群年轻的男孩夥计。虽然只是一晃而过的瞬间,但白雪就此打定主意要在故事裏写这样一个角色,在此基础上她成了电影中的花姐。
对於电影中被很多观众津津乐道的特殊的视听语言和表现手法,白雪认为这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例如电影中的三次定格,是剪辑师的主意。女主角在故事上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定格这种直白的表现手段,相当於三个感叹号,为观众进行了剧情上的强调。”
另外,片中一幕男女主角互相在身上绑手机的画面,在电影首映和见面会时,也频频被观众提及和讚赏。白雪介绍,这场戏是电影高潮的部分。白雪在写剧本的时候,考虑到这裏并不是一个叙事段落,而是一个电影化处理的段落,需要充分营造和表现气氛的段落,因此用了适合电影的表现手段。“拍摄这场戏时,各个部门都围绕着一个‘热’字在诠释,电影出来后受到大家的好评,和各个部门的工作和才华是分不开的。”作为深港两地题材的电影,《过春天》进行香港部分拍摄时,聘请了一位TVB的製片人,白雪称讚香港製片团队现场管控能力非常好,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香港拍戏成本较高,製片团队为了节约成本,工作人员都是打车开工,但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人员反而更自由,整个香港部分的创作过程处於一种非常轻鬆的状态。“我们是在香港开机,在深圳杀青,杀青之后,香港的製片人员从香港提着酒来深圳看我们,两地工作人员都互相被对方的专业折服,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和珍贵的合作夥伴。”白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