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象牙扇:中西合璧 清风徐来

2019-05-08 03:17: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描金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摺扇”(清)上描绘了近200位人物

  牙雕工艺达到高峰的十七至十九世纪,也是中国海外贸易走向蓬勃的时代,包括牙雕艺术品在内的“中国趣味”风行海外,尤以象牙扇最具代表性。清康熙到嘉庆年间,从中国出口的扇子均以象牙材质为主,结合欧洲的审美品位以及中国牙雕、製扇工艺,蕴涵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此次展览中,工艺奇巧、纹饰华丽的象牙扇,在方寸玲珑间勾勒出一幅令西方神往的东方风情画卷,也折射着中国牙雕艺术的大千世界。

  融入了“劈丝”工艺技术的清代“象牙劈丝花卉楼阁纹团扇”,展开呈圆形,扇面花纹是同心圆带状,由蓝紫色丝带连缀。这类型扇子在西方被称为“帽章扇”,因工艺複杂、价格昂贵,仅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短暂流行。

  当象牙与繁複的色彩结合,精雕彩绘之后又是另一番趣味。“描金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摺扇”在约相当於成年人四个巴掌大的纸质扇面上,描绘了近二百位人物。人物的面部和手部均用极薄的象牙片贴成,只有半个小指甲盖的象牙脸上还细緻地绘製了五官,衣料服饰则以丝绸织就,甚至连人物手持扇子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由於广州是清朝中期闻名的通商口岸,其中专事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因此帆墙鳞集、货如轮转的港口风貌也成为外销象牙扇中重要的创作题材之一。如“象牙雕彩绘珠江景物图摺扇”之类的外销扇,通常在中国完成扇骨製作后,再出口到欧洲,由西方工艺师创作扇面,成为“中西合璧”的工艺品。

  十七世纪初时,在中国做生意的葡萄牙人用“满大人”称呼中国官员,后被西方人引用。国外对中国和中国官员的生活工作也充满了好奇,以“满大人”为主题的外销品应运而生。展览中的“银鎏金累丝烧蓝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摺扇”就刻画了庭院中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图,所採用的“累丝”工艺,使其成为当时最为奢华的外销扇品种,存世量非常稀少。

  外销扇除规则造型外,还有不对称的异形摺扇,扇骨由低到高形成优美的弧度,描金绘有仙鹤、草木、花卉等纹饰,“黑漆描金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异形扇”等扇子也因其奇巧多变的造型而备受西方女性的青睐,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产品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