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青年广场“有种艺术”抗欺凌

2019-05-20 03:17: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展览期间众多学生来参观

  【大公报讯】记者王丰铃报道:面对近在咫尺的欺凌事件,你会选择参与其中、视若无睹、还是挺身而出?由香港青年艺术协会主办、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讬基金捐助的“有种艺术”社区艺术计劃今年以“对抗欺凌”为题,十多名艺术家连同数百名师生,共同创作九组艺术作品於柴湾青年广场展出,呼籲社会对欺凌问题的关注,展期至五月二十二日。

  该计劃由今年一月起至五月,艺术家与师生一起走进社区、学校,创作作品包括装置艺术《欺凌感官隧道》及《抗欺凌博物馆》、仿社会实验作品《欺“零”地带》、动画作品《关於欺凌,我可以……》、小剧场《旁观者迷》、摄影作品《欺凌校园》、大型壁画涂鸦《来做保卫者》、海报《反欺凌革命》等,从不同角度剖析年轻人对抗欺凌的心路历程。

  大堂陈列三座大型互动体验装置《欺凌感官隧道》,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发现内壁填充瑜伽球、钢球,难以前行,另外两个空间则放置播放讽刺话语的声筒、观众一靠近即关门的小房子。艺术家陈韵淇接受记者採访时介绍道,该作品分别模拟肢体暴力、言语攻击、孤立排挤三种常见的霸凌手段,关注点并不局限於被欺凌者,她说:“我想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遇见过欺凌,不一定是被人打才算欺凌,社交圈中的孤立排挤更为常见。构思作品前,我回想了遇见的情况,也去学校做了研究调查,欺凌者也会有过意不去的感受,希望观众不仅能亲身体会受欺凌的感觉,也能反思自己,是否也对别人施加过欺凌。”

  圣罗撒书院中四学生锺卓颖参与製作《反欺凌革命》手绘海报,作品中她用两个拥抱的人表现友谊,她对记者说:“我认为两个朋友不一定有相同的兴趣,应该包容和你不同的人。”指导教师蔡毓婷表示,在指导学生创作前,教师先於工作坊内接受艺术家的指导及示範,再将海报的构图线条、色彩搭配方法教给学生进行创作。

  图片:大公报记者王丰铃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