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游客磁铁/公共艺术,就在身边

2021-12-10 04:28: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88年起位于中环的“水牛一:站立”、“水牛二:俯卧”,英国雕塑家伊莉莎伯.霍龄创作,由置地公司委约。\网络图片

  不少香港人都对2013年停留在维港海面上约一个月之久的“橡皮鸭”(Rubber Duck)记忆犹新。“橡皮鸭”属于公共艺术吗?它确是享誉世界的公共艺术案例之一。这个作品出自荷兰艺术家霍夫曼之手,曾在世界各地海面展出,所到之处,皆掀起“欢乐黄色风暴”。

  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范围和意义,英国西南部公共艺术委员会如是说:“公共艺术可以是雕刻、摄影、印章、油画、电影、电脑影像、表演、节目、音乐制作等,更可引用故事或文字,令作品更具装饰性、幽默、优美、精巧或争议……无论艺术成果如何,它们都有统一的素质:这些成果具备该地方的特质,而且与该地方息息相关。”

  事实上,大众对公共艺术的范畴已有一定共识,认为公共艺术常指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未被包括在一般公共艺术的分类内,因而本系列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视觉艺术。关于公共艺术与社区艺术的概念,则一般认为前者已包括后者。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共艺术?与美术馆、博物馆相较,它无疑为大众提供了接触和感受艺术作品的另一种渠道。此外,公共艺术还有增加该地旅游优势,促使该地更具本地特色及为本地及外地艺术家提供利用技能的机会,增加使用空间,增加社区参与及为未来创造文化遗产等益处。

  世界各地有不少成功的公共艺术案例。比如有“游客磁铁”之称、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Cloud Gate),是英国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以水银为概念设计、完成于2006年的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游客可于其中看到被反射的城市轮廓,日出日落、晴空雨雪,无论几时来到,可见不同风貌。

  香港的公共艺术计划,较早是1980年代置地及太古公司发展的大型商业及住宅项目,设有知名国际艺术家亨利.摩尔、文楼的作品。政府于1987年重新发展九龙公园时,筹划雕塑廊及雕塑园,当时除举办比赛征集作品之外,也购置了一些知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

  1990年代,公共及私人界别持续发展公共艺术计划,包括港铁公司的车站艺术计划,政府方面有康文署与房屋署合作、在新建屋邨东涌逸东邨筹办的公共艺术计划等。2001年,康文署成立艺术推广办事处(APO),专注于公共艺术和社区艺术在香港的发展。APO曾购置知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比如香港文化中心的朱铭作品;近年也积极与本地艺术家合作,推出公共艺术计划,比如去年于香港动植物公园推出、加入影像艺术和音乐元素的“邂逅!市中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