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永玉与自己的塑像合影。
黄永玉身上环绕着各种光环,吟诗作画、舞文弄墨、刻木铸铜,样样精通。鲜为人知的,年轻时他还曾当过《大公报》的“小编”。每每谈起这段青葱岁月,黄永玉总会说:“我就是《大公报》的小兵丁。”
1948年,黄永玉与太太张梅溪离开上海赴香港,并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从事木刻创作兼自由撰稿人。同年,在萧乾等人的协助下,24岁的黄永玉进入香港《大公报》,与金庸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黄永玉任美术编辑,金庸任国际电讯翻译。
当时在《大公报》,黄永玉名分上是编辑,实际却也承担了记者工作,主要为新闻报道做插画;偶尔他也救场式地写些文章。
“比如说周末,编辑打电话来,说你赶快来,一个字也没有了。那时我在一个叫‘wiseman’的咖啡屋,两点钟坐在那开始写文章,我这边写,排字房就在那等,写一张排一张。”
1950年,黄永玉回湘西旅行,撰写长篇游记《火里凤凰》,在香港《大公报》副刊连载。
在担任《大公报》美术编辑外,他还编写剧本,其中以“黄笛”为笔名发表的喜剧《儿女经》被拍成电影,系以其友人唐人(《金陵春梦》一书作者)的家庭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女星石慧因在该片的出色表演而当选为最佳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