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从香港、荷里活到北京 金牌制片张家振逾40年光影路

2023-09-06 04:02: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张家振新书《我的电影人生:香港、荷里活、北京》。

  香港电影曾经滋养无数优秀的电影人,既包括梁朝伟这样刚刚获得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的影视巨星,更包括无数台前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者。作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里走出的金牌制片人,张家振日前带着新书《我的电影人生:香港、荷里活、北京》回到香港,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他从吴宇森,聊到梁朝伟,再讲到如今内地的年轻电影人,将自己的光影人生抽丝剥茧,呈现出一位全球化时代的香港影人,与电影、时代、行业一路同行的情缘。\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作为业界知名的制片人,张家振有记录日程、保留各种合同和资料的习惯,这当然出于他身为制片人的严谨,如今又成为他陪伴电影一路走来的注脚。“从1992年开始,至今我已经记了几十本,每天几点钟约了谁谈什么,我都记下来。后来我搬家的时候曾经考虑过要不要把它们扔掉,考虑了很久,结果还是留了下来。”如今他寻着这些纪录,从香港、荷里活、北京三地,铺排自己人生的电影版图。“这本书我写了大概三个月,很快。”他说,“因为都是我经历过的东西,不用去凭空想。”

  与吴宇森合作无间

  张家振性格并不张扬,也不曾特意打造过自己“金牌制片人”的形象,“我不喜欢很高调去宣传自己,我不是那种人,最好别注意我。”但他担任制片的电影一部部拿出来都是鼎鼎大名、分量十足:《纵横四海》、《辣手神探》、《夺面双雄》、《职业特工队2》、《天堂口》、《赤壁》、《赛德克巴莱》、《太平轮》、《绣春刀》、《西小河的夏天》……提到张家振,总是很难绕过吴宇森的名字,从上面的一串电影名字,便能看出二人曾经多么合作无间。从香港去到荷里活,再从荷里活去到内地,张家振电影版图每一次大动作迁移,似乎都与吴宇森有关。

  “当初之所以从香港去到荷里活,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跟吴宇森合作,当时吴宇森拍警匪片拍到有些瓶颈了,我觉得他的能力不止于此,刚好有一个客户、有一个机会,我问他你愿不愿意,他说非常想,我就抓住这个机会了。”

  去到荷里活,果然某种程度上帮助吴宇森突破事业上的瓶颈,他们拍出了《夺面双雄》这样的经典作品,又拍了《职业特工队2》这样世界瞩目的大制作商业片。“但他毕竟是一个香港导演。”张家振说,随着事业水涨船高,在荷里活打拼的吴宇森又来到新的瓶颈期,“他到荷里活也到了一个阶段,要么你变成一个美国人,好像李安那样子拍美国电影;但他也不是,他还是在网上看电视,看中央电视台,他并没有真的融入到美国社会里。”张家振提到,“那个时候很多导演,比如张艺谋、陈凯歌,他们都拍了一些电影,拿了一些奖。我觉得当时他(吴宇森)是希望回中国拍戏。”

  感激梁朝伟救场《赤壁》

  来到内地,张家振面临首个重大的项目便是电影《赤壁》,谈及赤壁,他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梁朝伟。“我们一开始定的演员突然不演了,需要再找一个有分量的、具有海外影响力的男一号,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除了梁朝伟。”张家振提到,当时《赤壁》已经在前期投入了几千万人民币的资金,场地搭了起来,机也开了,如果梁朝伟没有回来救场,电影恐怕难以为继。新书中,张家振着重表达了对梁朝伟的谢意,同时他还提到另一位近来风生水起的华人演员,杨紫琼,当初杨紫琼在接拍《卧虎藏龙》前,是受张家振引荐得以认识李安,如今张家振新书出版,杨紫琼亦录制视频致贺,“她人很好,他知道我出这本书,她不会看中文,还是帮我录了一段,来恭喜我。”张家振说:“她(杨紫琼)是唯一一个,我以前曾经帮助过她,她也承认了的演员。”

  张家振与吴宇森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太平轮》,但这部电影的合作经历并不愉快。

  张家振提到,《太平轮》拍摄期间超支严重,“有些戏我觉得不应当拍,因为本来那个剧本是挺好的,广电局的人跟我说是他们看了那一年中那么多的剧本里最好的。为什么好的剧本每天要改,不睡觉得去改剧本,把它改了,我就不明白。”张家振称自己在《太平轮》拍摄期间非常痛苦,“导演当我是‘仇人’,因为我是唯一一个跟他讲真话的人。”

  自此之后,张家振便开始和内地的年轻导演合作,扶持、帮助其成长。有人看完张家振的书后,形容他“一生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我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去想。因为每一个人的岗位不一样,一个戏绝对不是只有一个导演能完成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写这本书能够令到其他的制片,也把他们经验讲出来写出来,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