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保赤安良”展回顾百年慈善事业

2023-10-18 04:02: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展厅一角。

  保良局历史是香港社会民生的缩影,是属于普罗大众的成长印记。恰逢香港保良局成立145周年,由保良局联合康文署主办的“保赤安良145年——以善心建善业”展览,即日起至明年2月19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由保良局、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档案、文物及旧照片等约280件展品,涵盖衣、食、住、行等生活范畴,展示以往无依妇孺由入局、留局,到出局接受领养或结婚的历程。此展是保良局首次于局外举办的大型回顾展览。\大公报记者 刘 毅(文、图)

  展览名“保赤安良”,当中的“赤”与“良”分别代表赤子与良家妇女,反映了保良局自上世纪十九世纪末起,救助被拐妇孺,为他们提供保护的重要社会功能。

  作为香港慈善团体,保良局成立初期主要是遏止诱拐妇孺,为受害者提供庇护及教养,以及收留无家可归或是无人看顾儿童等。随着香港社会的转变,现已成为全港历史悠久及具规模的慈善机构之一,主要服务扩展至多元康乐、安老与医疗等服务,均回应香港社会民生发展及需求。

  多媒体生动呈现“保良之旅”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在展览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表示,香港各界向来为善不甘后人,无论是捐款救灾或兴办教育,社会上下都积极支持,令本港及境外无数有需要人士受惠,为香港赢得“慈善之都”的美誉。要数香港历史最悠久、由华人主持的慈善机构,保良局肯定占一重要席位。这次展览回顾保良局百多年来与香港社会同行的足迹,特别是在保护孤寡无依者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展出的档案和文物来自康文署辖下博物馆和保良局历史博物馆的珍藏,能让公众了解孤寡无助者如何在保良局的支援下渡过难关,重建家庭和事业,继续贡献社会,更设有多个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节目,让观众全面认识保良局的服务和发展历程。

  保良局主席陈黎惠莲表示,展览反映保良局伴随香港社会变迁的发展历程,可以令观众重温保良局历史。

  是次展览按照时间线顺序,回顾保良局的“前世今生”,以历史最悠久的住宿服务为切入点,分别以儿童入局、留局至出局,乃至保良局现今的发展历程作为不同展厅之主题,通过一系列文献、资料及实物、照片等,生动呈现“保良之旅”,重温属于香港人的集体回忆。展览亦设有11项多媒体互动节目、视频、扩增实境导览及游戏,介绍保良局的历史与香港社会发展的关系。

  前香港小姐冠军张玛莉昨日也来到展厅现场,早年身为孤儿的她,在保良局居住了11年。回忆往昔,她认为在保良局的岁月,令她明白“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讲究纪律性,以及当年在保良局的其他小朋友,彼此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互相扶持照顾,给她大家庭的温暖。

  出席昨日开幕式的其他主礼嘉宾包括:保良局第一副主席庞董晶怡、保良局第三副主席谭毓桢、博物馆咨询委员会主席苏彰德、康文署署长刘明光、香港文化博物馆总馆长林国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