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嘉宾共同为红线女雕像揭幕。\受访者供图
一把葵扇,一张藤椅,一杯热茶,一卷书册……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许鸿飞创作的红线女雕像,27日正式在红线女广州旧居落成。雕像以红线女生活形象为蓝本,描绘了一幅朗朗乾坤下红线女悠然自得的画面。这是公众极少接触到的一面,让参观的游客感叹一代大师生活简单朴素,却极致追求艺术,其精神值得粤剧工作者和年轻人学习并继续发扬光大。\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文、图)
“1957年,母亲红线女入住广州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新居,直到2013年仙游,完成女姐从香港粤剧、电影、唱片三栖红伶到‘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半个世纪的昇华人生。”马师曾、红线女幼子马鼎盛因事未能到场,于是提前发来祝贺词,字里行间回忆了周恩来总理到友爱路20号红线女旧居作客,盛赞红线女烹调的家乡菜,以及香港文艺界人士林家声、黄霑等来此受粤剧泰斗薰陶等旧事,并指出红线女旧居迎来母亲家居塑像,将加大力度欢迎五湖四海来客,通过参观旧居的各种展出,更加了解和热爱粤剧文化。
幼子捐赠红线女题词
马鼎盛还将母亲红线女勉励他“为人民讲历史是最大的幸福”的题词手迹,捐赠给红线女艺术中心,并以“果然知子莫若母”来形容这手迹的意义,称这也是红线女老师期望后辈用粤剧来继承发展中华文化的一片苦心。
马师曾、红线女长子马鼎昌曾在友爱路20号居住过不短的时间,他看见女姐雕像很受触动,连声音都有点哽咽了。他表示母亲红线女等一代粤剧工作者留下丰富深远的艺术瑰宝,彰显了粤剧文化的创新性、包容性等特征,深刻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作为后辈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广州市原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表示,红线女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人华侨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记忆,虽然红线女逝世已有10年,但她的艺术成果和精神始终激励和指引着后人,以更昂扬的姿态和更强的使命感推动文化繁荣。
旧居成广州文旅新IP
红线女1955年从香港回到广州,加入广东粤剧团(现广东粤剧院),终生投身于中华戏曲事业建设。友爱路20号是红线女自1957年购置居住于此,直至逝世。2015年,红线女旧居正式成为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对外开放。从此,红线女旧居逐渐打造成为广州文旅新IP:2018年,入选为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2021年打造“友爱路20号”人文艺术平台,通过线上直播平台,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实现“破圈”,收获超过500万人次关注参与;2023年,作为Citywalk热门街区,吸引更多青年人参观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