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澳作家代表团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合影。\大公报记者张聪摄
作为华语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文学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脉的敬畏之心,始终用与时俱进的笔触书写着港澳味道浓郁的特色华章。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母体,港澳文学也始终保持了一颗赤诚的游子之心,并以文化复兴之使命不辍耕耘。春气日暖,温馨家还。近日,中国作家协会2024年首场“作家回家”活动││“万水千山总是情 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圆满结束了全部行程。众多港澳作家纷纷对《大公报》表示,此次“回家之旅”为他们积攒了更丰厚的创作底蕴,增添了更充足的创作底气,未来港澳作家必将以生花妙笔,书写出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北京报道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40余位港澳作家深入走访京津两地,与莫言、冯骥才等著名作家面对面,畅游故宫博物院、北京中轴线,走进梁启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港澳作家还通过文学畅谈、创作研讨等活动,感受文学大家庭的亲切氛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同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编撰地方志展现香港文学发展脉络
加入中国作协已经41年的潘耀明是本次香港作家代表团团长。他在“文学之梦 海阔天空”港澳作家创作研讨会上说,“我很高兴这次‘回家’活动使港澳作家和内地专家能够欢聚一堂,也很感谢内地学者对香港文学的研究。”
“多元面貌是香港文学的重要特色,香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香港各方作家的共同努力。”潘耀明说,作为香港作家联会会长、香港文学馆馆长,自己正和周蜜蜜等香港作家、赵稀方等内地学者一同编撰香港地方志,希望能更全面展现香港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作家》将开设港澳作家专栏
以《飞髮》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香港作家葛亮,以“开放、包容、流转”来概括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的香港文学的基底。他表示,港澳文学一直受到内地文学的滋养,而其独特性也持续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表示,从前,文学期刊的工作就是约稿、编辑和版面设计。但现在编辑出版工作是“上游”、“中游”和“下游”,还有文学IP各类形式的转化。“未来可以让更多读者和观众,通过港澳文学作品和由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了解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和生活细节,加深内地对港澳文化的了解。”
“我们目前在筹备港澳作家专辑,未来还将开设港澳作家专栏,持续关注他们创作的新动态,也希望《中国作家》能够成为港澳作家们展示文学风采的重要平台。”《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