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简嘉明向读者分享自己的填词经历和心得体会。/受访者供图
香港填词人简嘉明在香港书展期间以“你也可以是填词人”为题,分享自己在填词路上的经历及心得体会,分析行业情况,告诉一众读者“你也可以成为填词人”。/大公报记者 刘 毅
简嘉明是作家、填词人,创作范畴包括填词、散文、剧本、书籍、报章专栏、美妆饮食博客等。曾合作的歌手包括谭咏麟、钟镇涛、温拿乐队等。去年她在香港书展推出书籍《温拿50》,今年则推出新书《我要填词》,为读者揭开填词行业神秘的面纱。
简嘉明忆述,自己在中学时代开始关注音乐,比较喜欢歌手王杰的作品,遂开始对音乐、歌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期间,她主修文学,然而填词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填词需要紧密结合音乐旋律,以及学习填词课程和接受音乐制作人的指导。其后,她逐渐掌握了填词的技巧,并开始为一些歌手写歌词样本,逐步踏入这个行业。
“身为填词人,被要求5、6遍修改作品,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回报呢?按照时薪和投入成本而言,尚不及现在的最低工资。”在行业发展,简嘉明始终是怀着乐观态度,入行初期也曾遭遇被唱片公司忽视、作品被反复要求修改等经历。
在她看来,填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好在她之后遇到了“有缘人”温拿乐队,做了他们的填词人,“谭咏麟是合作最多的歌手。”
歌与词相配,先有曲调抑或是先有词?简嘉明说,一般都是先有曲,填词人配合曲而创作,很少是反过来。
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具体到填词过程,简嘉明谈及创作灵感,认为灵感的来源是生活,是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感悟的积累,“我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会打开即日新闻,看看这个世界的开心和不开心,这些都能帮到填词人。”她建议填词人多阅读、多看电影,多关注时事新闻,从中不断汲取养分,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世界。除却填词创作,音乐感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讲座中,简嘉明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创作心得,包括如何标记旋律、构思内容,以及处理修改意见等。且她表示,填词人入行门槛虽不高,但一开始的表现一定要好,靠好的作品先树立正面的形象,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而填词这件事并不只是文字游戏,还是与歌手、监制等多方合作的艺术创作过程,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讲座结束之后,有现场观众提问,填词人的情绪会否影响创作?简嘉明认为,很多时候要填的词都与自己的情绪不符,譬如开心的时候,要酝酿悲伤的情绪,有时候也会为情绪所牵引,比如她在为谭咏麟填词《蝶恋花》时,不仅要有送别感,还要为了照顾粉丝心情不可太过伤情,以及当时还正逢自己的先生过世,方方面面的情绪都被她融进了歌词当中,“人生太过平凡写不出深刻的歌词,经历酸甜苦辣之后感受更深。”
现在AI日渐成熟,简嘉明不认为AI可以替代人类填词工作,或许它们可以完成适合曲调的歌词,但会缺乏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