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 “何以敦煌”穿越时空与莫高佛国对话

2024-09-22 05:01: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展览现场复刻的第158窟。(中)《圣历碑》碑身文字概述了莫高窟营建史。(下)北凉石塔。

  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覆製窟;6件在上海首次展出展品;6件价值珍贵的“藏经洞遗书”原件及其覆制品;禁止出境文物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近日,“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正式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启幕。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于一身,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遗迹之一,被誉为“世界最长的沙漠画廊”和“墙壁上的文化艺术博物馆”。\大公报记者 夏 微(文、图)

  本次展览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为形式,从敦煌研究院调集大批极具代表性、极具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历代专家临本等,包括禁止出境文物,以及多件首次赴沪展出文物,并复刻莫高窟经典石窟群。

  数字化技术复刻壁画

  踏入展厅,第一个单元“丝路.敦煌”,从伟大的张骞“凿空西域”,各国商人“互通有无”开始,向参观者呈现多元文化在敦煌的汇聚,一场莫高佛国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第二单元“石窟.淨土”是本次大展的重头戏。复刻的6个敦煌极具代表性的石窟──第3窟、第17窟、第45窟、第158窟、第285窟、第320窟让参观者仿佛跨越时空,来到敦煌,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比如被誉为中国的“万神殿”的第285窟,踏入复刻石窟,中央大龛内塑善跏坐佛,两侧小龛内各塑禅僧像,环顾四周石壁,一路向上望至藻井,各路神佛在此皆有所呈现。

  现场有一位在20多年前去过敦煌的老先生感叹,这次观展比去敦煌的体验还要好,“这里可以细细观赏,还能拍照。”

  据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介绍,这次在上海复刻展出的6个洞窟,很好地展现了敦煌洞窟的千年辉煌。为了更好地保护洞窟中的珍贵壁画,平时这些洞窟不对普通游客开放。但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十分值得与大众分享的,于是便想到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高清数字摄影、3D建模等手段,将整窟壁画复刻,让普通人有机会身临其境。

  “三块石碑”不容错过

  除了6个复刻石窟外,展区内还有“三块石碑”和“一方绣品”不容错过,分别是敦煌研究院藏文物中体积最大的北凉石塔、见证敦煌文化包容互鉴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证实记录莫高窟开凿时间的《圣历碑》,以及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残片。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为国家一级文物。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观音像,观音像周围刻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六种文字的“唵、嘛、呢、叭、咪、吽”;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汉文题名,其中有蒙古、汉、党项、回鹘等族人。可以说,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包容互鉴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格局。

  《圣历碑》也是国家一级文物,碑身文字除记录李氏家谱外,还概述了莫高窟营建史,是研究敦煌历史及莫高窟营建史的重要资料。而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残片更是被列为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的195件文物之一。这幅残缺的绣品,于1965年在莫高窟第125窟和第126窟前崖壁的石缝中发现,是已知最早的满地绣像及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