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赓续传统提升戏曲传播力

2024-11-08 05:01: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图:梅兰芳《游园惊梦》剧妆造。下图:1930年,美国政界、商界、戏剧界等盛情招待梅兰芳团队访美(《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

  2024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由南昌大学、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表演艺术体系与文化传承发展─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越南等国的“梅学”学者与国内近100位专家共襄盛会。

  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刘祯在活动期间对《大公报》表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在特定时代的艺术凝结和定格。梅兰芳将京剧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建构起了时代的新戏曲格局。\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

  梅兰芳是20世纪伟大的舞台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德艺双馨,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构建起“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从“一代伶王”成长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在辉煌的艺术生涯中,梅兰芳还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有力提升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从“一代伶王”到人民艺术家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刘祯表示,今年是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40周年。40年前,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及其他文化界知名人士倡导成立了梅兰芳研究学会。今年,全国各地先后举办各类活动、演出、展览和研讨,纪念梅兰芳,传承梅派艺术,构建“梅学”体系,努力开拓梅派传承和“梅学”研究的新面貌新格局。

  谈及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来源、形成与特征,刘祯认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自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体系而来,是中国戏曲艺术在特定时代的艺术凝结和定格,打上了梅兰芳鲜明的印记。梅兰芳将京剧表演艺术特别是但行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革新和发展也是全域性质的,凝结为属于梅兰芳的“体系”,建构起了时代的新戏曲格局。

  港学者:保留戏曲传统特色

  香港教育大学教授梁宝华探讨了通过戏曲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戏曲保留和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反映中国在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上的坚持。梁宝华还借助粤剧与京剧,比较了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异同。他认为,未来应继续强调和保留戏曲的传统特色,把传统的戏曲传承予新一代和海外观众,好让中华文化和文明透过戏曲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台湾学者李元皓从梅派的传播出发检视了京剧流派艺术。他表示,时至今日,梅派风格成为最普遍的旦角风格。绝大多数旦角演员受到梅派莫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了旦角表演的风貌。比如戴绮霞94岁演出《贵妃醉酒》还能下腰,梅派戏对他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不为票房与营业也愿意唱,这就是梅派影响的强大力量。

  美国凡萨大学终身教授都文伟在发言中表示,梅兰芳1930年访美和1935年访苏,都引起轰动。在梅兰芳演出的节目中,《打鱼杀家》在西方对中国戏曲的认知中留下了永世的印象。都文伟还引用西方戏剧教科书的评价说,“梅兰芳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京剧演员,他尤其以令人惊叹的对女性的塑造而闻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