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非遗名录”总数增至24项 点灯 大埔端午游夜龙 盂兰胜会 广彩技艺获纳入香港非遗

2024-12-07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盂兰胜会是香港多区及族群的重要节庆活动。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昨日(6日)公布点灯、大埔端午游夜龙、盂兰胜会、广彩制作技艺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代表作名录”),目前名录上的项目总数增至24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非遗清单”)亦增补34个项目,与现时首份“非遗清单”内的相关主项目及次项目整合后,“非遗清单”上的项目由480个增至507个。

  【大公报讯】“非遗代表作名录”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就保护非遗,特别是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在分配资源和采取保护措施时订立缓急先后次序。

  “非遗清单”增补34项

  增补的四个“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均已被列入“非遗清单”之中。

  点灯是宗族的重要传统,在农历正月期间进行,以告知祖先、神祇及族中成员有男丁出生,也代表男丁在宗族中新成员的身份被正式确认,体现香港宗族群体和乡村的传统文化。

  大埔端午游夜龙具有维系社区的功能。端午节期间,大埔元洲仔石氏宗亲及钟氏颖川堂成员分别安排龙舟在大埔三门仔对开海面举办游夜龙活动,以祈求神恩庇佑和水陆平安。

  盂兰胜会是香港多区及族群的重要节庆活动,由宗教团体、社区组织主办的法会聘请佛、道仪式专家进行科仪,以祭祀祖先、向无祀孤魂分衣施食、酬谢神明庇佑。

  广彩制作技艺则属于“传统手工艺”类别。“广彩”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属釉上彩,即是在已上釉的素白瓷胎加上彩绘,再进行低温烧製。技艺可追溯至清初,至1920年代自广州传至香港。除保留了传统的手绘技术和吉祥图案风格外,亦采用了印花和贴花技术,加入不少本地彩绘技法和特色图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风格,令香港制造的广彩亦有“港彩”之称。

  冀形成文化旅游项目

  另外,“非遗清单”的增补项目则包括:围头歌、西贡蠔涌车公诞、天地父母诞/天公诞/天公玉皇大帝诞/玉皇宝诞、八乡莲花地村点灯、沙田石古垄村点灯、马湾陈氏宗族秋祭、传统执骨(起金/起骨/迁骨)习俗、长洲潮州会馆冬祭、观音开库、珠算技术、坐月薑醋、甘和茶/盒仔茶、豆品制作技艺、传统虾子麵制作技艺、花带编织技艺(日常用品)、浸笼捕鱼法、炒米饼制作技艺、炒米通制作技艺、潮州工夫茶艺、毛笔制作技艺、霓虹光管制作及造型技艺、传统碑石雕刻技艺及潮州食品制作技艺等。

  收藏家、掌故作家郑宝鸿对此认为,政府此举有助鼓励更加多的人参与项目,也会提升民间的重视程度。他以今次新加入“非遗代表作名录”的盂兰胜会为例,“项目加入名录之后,是一种政府鼓励的行为。每年农历初七,根据我见到的,在本地社区举行的一些盂兰胜会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本地观众,也成功吸引了外籍人士。未来也可以形成本地的文化旅游项目,从而更加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