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感知之维”连结艺术科技与当代生活

2024-12-20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艺术馆今日起举行“感知之维──万物与自我的多重探索”展览。

  【大公报讯】香港艺术馆今日起举行“感知之维──万物与自我的多重探索”展览,展出由6位香港艺术家创作的10组艺术装置及新媒体互动作品,呈现科技进化从机械、电子、数码到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拓展,让艺术及科技连结当代生活。

  展览展出6位香港艺术家陈家俊、张瀚谦、董永康、黄智铨及组合叶韦瀚和陶芷琛的艺术作品,他们以现代的科技元素展现巧思。展览作品会与观众互动,同时透过广泛的题材包括候鸟、树木、四季变化、电影场景等,揭示自然、虚拟影像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而推展至内在的自我观照,提供多角度的人文思考。

  专修机械工程学的陈家俊,以候鸟迁徙的自然奇观为灵感,创作出机动装置作品《候鸟》。作品游走于工程、科学与艺术之间,三只大型机械候鸟造型栩栩如生、拍翼飞翔的姿态动作,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于精雕细琢间展现出理性中的诗意。

  多媒体装置《樗树之用》,由叶韦瀚和陶芷琛合力创作而成,结合动态影像、互动程式与想像,透过虚拟大自然与观众的互动,思考有用与无用,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生长的关系。

  张瀚谦的作品《Cinemorpheque》以未来沉浸式电影体验出发,灵感源自经典香港电影《薰衣草》、《春光乍洩》、《英雄》及《一代宗师》中展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标志场景。

  黄智铨创作的《相距》系列,灵感来自在城市中与陌生人产生眼神接触的刹那间,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无尽变化。

  董永康于展览中展出两组作品。其中,《i / i》是一组悬挂着两个电视屏的录像及机动装置,电视屏各自旋转,播放着艺术家对镜自我凝视的片段,尝试以艺术手法重新经验及面对“自我”。另一个机械录像装置作品《一百次跳跃》,透过结合虚的影像与实的鞭打,引领观者制造双脚跳跃试图避开击打的想像,探索结合观看、想像及空间体验等多维度而产生的人类感知经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