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听懂刀郎的“文艺复兴”
“二○○二年的第一场雪”,在二○二五年仍然漫天飞舞,覆盖着岁月如歌的集体记忆;“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依旧停靠在许多人的心灵驿站,见证着过眼烟云和世事变幻。巡回演唱会虽然收官,但刀郎的热度仍在持续,甚至超过了二十多年前出道之初。这绝非是偶然的“翻红”,或是怀旧滤镜加持的结果,而恰是好作品永不过时的真实写照。
好作品,离不开扎根一方土地的坚守和长情,离不开精细打磨锤炼的艺术操守。大西北的广袤粗犷,赋予了刀郎作品以独特气质和感染力。在刀郎的歌曲里,有对人生情感的真诚歌颂,也有对虚伪丑恶的批判挞伐;有对天地自然的守护呐喊,也有对民族文化的挖掘致敬。这加宽增厚了刀郎作品的艺术理解。丝路、大漠,高原、雪山,胡杨、孤雁,爱情、乡愁,青春、梦想,共同拼成了一个充满个性与特色的艺术图腾。
正是这种厚植于民间的底蕴涵育,加上他那高亢与低回环绕、沧桑与嘹亮融合的唱功输出,让刀郎的歌,穿透了众多个体的心扉,超越年龄、阶层、地域、社群,激荡着大时代的情绪共鸣。
文艺与商业并不违和,高雅的内容与通俗的表达也并不冲突。在刀郎的歌里,有故事、有思考,但没有强行灌输和生硬表达,而是娓娓道来,纵情倾诉,有民族曲风,也有流行元素,时而澎湃激昂,时而平静缠绵。所以,时隔二十年,仍能唤醒听众心底的记忆音符,绵长悠远,历久弥新。
这几年,文娱日益成为消费热点,“演唱会经济”方兴未艾。但大潮之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演唱会着眼“人傻钱多”,靠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光怪陆离的声色刺激,来炒作收割,形式矫揉造作,内容空洞悬浮。这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然难以长久。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真情是人间的“刚需”,美好是永恒的“通货”。用真善美与听众沟通,才是“长红”密码。天南海北,刀郎演唱会一次次掀起热潮,完成了一轮新的“文艺复兴”,也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这也是“刀郎热”带来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