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重点展品(部分)

2025-01-22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重点展品(部分)。

  乾隆朝仿努尔哈赤御用盔

  (国家一级文物)

  年代:清乾隆48年(1783年)

  材质:铁、金、银、鹿皮、缎、绒布

  此盔为乾隆48年时乾隆帝命内务府对努尔哈赤御用盔甲的原样进行仿制,设计沿袭了明军的布面顿项高顶盔风格;盔帽为高顶钵型铁盔,无髹漆。盔顶上竖立缨管,原应插有盔枪,前有金舞擎和护额,彰显物主尊贵的身份。盔帽下缘左右两侧缀有铜钉布面护耳、后有铜钉布面护项等,兼具防护性与轻便性。

  正黄旗盔甲

  年代:清(1644-1911年)

  材质:头盔:铁、牛皮、黑漆、铜、金;护甲:丝、缎、布、丝绵、铜

  八旗源于满洲狩猎组织,是清朝的主力军队,以黄、白、红、蓝四色,组合镶边,分为八个分支,其中镶黄、正黄和正白直属于皇帝。八旗兵丁甲冑为牛皮盔和棉甲,兼顾识别、美观、防护和轻便性,为用于仪仗和训练的正式服装。

  伊斯法罕腰刀

  年代:17至18世纪

  材质:刀身:钢;刀柄及刀鞘:银、金、铜、丝绒

  此刀是乾隆45年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进献给乾隆帝,后供奉在梵宗楼中。刀柄下方刀身有错金波斯文“Isfahan”(伊斯法罕),是萨法维王朝名城。

  皇太极御用龙纹马鞍

  年代:后金天聪(1627-1636年)至清崇德(1636-1643年)

  材质:木、银、金、牛皮、铜、绒、棉、布

  骑射对八旗军十分重要,除了饲养并储备大量优质的战马,为了舒适有效地驾驭马匹,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由鞍桥、鞍鞯、鞍镫、鞍翼、鞦辔、繮绳等部分构成的马鞍,不但设计精良且华丽美观。

  测炮象限仪

  年代:清(1644-1911年)

  材质:铜、金、木、漆

  明、清时期,欧洲的弹道学知识传入中国,出于弹道学和数学的兴趣,可能也出于收藏喜好,紫禁城有相关的科学仪器收藏。

  《平定云南贵州战图》之〈剿办云南镇雄州〉

  年代:清光绪11年

  材质:绢本设色轴

  光绪11年(1885年),醇亲王受命出任总监,着手组织绘制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和回变等战争的战图。次年,慈禧太后命令交神机营,由庆宽等开馆绘办,要求战图须悉心博访当年战阵形状、山川地势,详绎先朝谕旨,褒嘉在事出力武功,追摹点缀,绘成卷轴,以垂久远,图内谕旨则由寿廷书写。咸丰、同治年间,各地回民发动抗清起义,其中云贵地区的起义更持续十馀年,绘有战图12幅。此画面呈现的是吕镇南、金长寿攻击敌寨,岑毓英在河岸发炮攻击的情景。

点击排行